一、技術名稱: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
二、技術所屬領域及適用范圍:紡織等替代工業領域,紡織印染等相關工業用熱。適用于光照充足,屋頂承重100kg以上范圍
三、與該技術相關的能耗及碳排放現狀
高效率大容量太陽能中高溫鍋爐系統可以滿足我國工業80-400℃熱能需求,為工農業及建筑領域節能減排奠定基礎。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運行過程無排放,每平米太陽能中高溫鍋爐系統的安裝,將實現年節煤0.2t/a·m2,減少CO2排放0.5t/a·m2。
工業領域及建筑領域80-400℃熱能需求及制冷需求應用10%太陽能替代,市場超過了15億m2,年產值超過了5000億元,年節煤達到1萬t,年CO2減排達到3萬t。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由跟蹤太陽運動的太陽能聚光集熱器和位于聚光器焦線處的吸熱管組成的太陽能油/水蒸汽發生系統,一般由拋物面槽式聚光器、吸熱管、儲熱單元、蒸汽發生器和控制系統等單元組成。
曲面反射鏡拼接成面形為拋物柱面的反射面,動力機通過傳動系統驅動支架和拋物柱面跟蹤太陽。其跟蹤方式是拋物柱面做旋轉軸線固定旋轉運動,使得旋轉軸線、拋物柱面的焦線和太陽三者始終位于一個平面上,以保證由反射鏡組成的拋物柱面將太陽光會聚到焦線上。吸熱管固定在拋物面槽式聚光器的焦線處,通過拋物面槽式聚光集熱器跟蹤太陽,使得直射太陽光聚集到吸熱管表面,以加熱吸熱管內傳熱流體。
拋物面槽式聚光集熱器通過串聯和并聯方式相互連接,并通過模塊化布局形成集熱場。導熱油、水是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中廣泛采用的兩種熱媒,在導熱油系統中,拋物面槽式集熱器將加熱吸熱管內的導熱油,并直接將高溫導熱油送至終端用熱設備,或經過導熱油/蒸汽發生器產生高溫高壓的蒸汽供給終端設備,為太陽能空調、太陽能海水淡化、太陽能熱發電等提供高品位熱能。以水為工質的太陽能中高溫鍋爐系統,集熱器直接產生高溫飽和水或高溫蒸汽,用于工業生產。
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一般采用一定容量的儲熱單元或直接與常規能源鍋爐系統串并聯耦合,以平衡太陽能波動對熱能輸出穩定性的影響,提升運行效率,保障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太陽能中高溫鍋爐的設計壽命一般為25年。光熱轉換效率在50%以上。
2.關鍵技術
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與產業化中的太陽能聚光集熱系統相結合,通過集熱場系統、熱傳輸與配置系統、換熱與蒸汽發生系統、儲熱系統以及控制系統的開發,形成連續穩定的太陽能中高溫鍋爐系統;針對工業用熱領域的不同特點和耗能系統的特征,通過多能互補及智能調控等技術,實現太陽能鍋爐在現有工業熱能利用領域的規;瘧。
3.工藝流程
太陽能拋物面槽式集熱器加熱吸熱管內的導熱油,并將其送至終端用熱設備,或經過導熱油/蒸汽發生器為終端設備提供高溫高壓蒸汽。 換熱后的低溫導熱油返回拋物面槽式聚光集熱器繼續加熱,形成封閉的導熱油循環回路,當太陽輻照度較高時,可以將部分高溫熱量通過換熱器存儲在
高溫存儲罐中,當太陽輻照強度較弱時,提取高溫儲熱罐中的熱量以平衡太陽
能波動對熱能輸出穩定性的影響。
五、主要技術指標
光熱轉換效率大于50%,替代常規燃煤燃氣鍋爐,實現運行過程零排放。工業生產所消耗的總能量約占全國總能耗的70%,其中50%-70%系工業加工用熱。 對于不同工業領域熱負荷特點差異很大,但溫度一般不超過250℃,壓力在9bar以下。
六、技術鑒定、獲獎情況及應用現狀
該技術國內領先,可以為紡織及工業熱用戶提供符合不同用能特點的太陽能系統方案與產品。該技術在歐美及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原油開采與輸運、醫藥加工等行業得到了應用。我國在太陽能空調、海水淡化及紡織領域也完成了相關示 范項目的運行與測試,技術成熟可靠,可以實現常規能源的替代與補充。紡織工業領域在漂洗、印染、定型等工藝中,廣泛應用140-250℃中溫蒸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潛力。
七、典型應用案例
技術提供單位:北京中科熙源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達利(中國)有限公司13000㎡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工程,將印染車間生產用水由蒸汽加熱改為蒸汽輔助加熱(工藝用水溫度70-90℃),總投資1400萬元,可年產熱水(55℃)267134m3,可節約蒸汽32938噸,折合標準煤3133.7噸,節約蒸汽費用410.1萬元。
八、推廣前景及節能減排潛力
預計未來5年,該技術在行業內的普及率若能達到10%左右,需總投入175億元,預計年節能能力可達到10萬tce,預計年CO2減排能力達26萬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