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高紅外發射率多孔陶瓷節能燃燒器技術
二、技術所屬領域及適用范圍:各種民用、商用室內外燃氣灶、燃氣取暖器、燃氣燒烤器、燃氣熱水器等產品,食品、涂裝、紡織、鞋材、木材加工、陶瓷、冶金等工業加熱、采暖、干燥、烘烤、鍋爐等設備
三、與該技術相關的能耗及碳排放現狀
目前,一般采用銅、鑄鐵以及合金等金屬材料制造灶具燃燒器,開采、冶煉、加工以及運輸過程能耗和污染大、成本高;以此材料制備的嵌入式燃氣灶具熱效率一般僅略高于50%,能源利用率低。應用該技術可實現節能量14萬tce/a,CO2減排約36萬t/a。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采用高紅外發射率多孔陶瓷替代傳統的銅、鐵鉻鋁和鎳鉻合金等高耗能稀缺金屬材料制備燃燒器;采用全預混無焰燃燒技術,把燃氣燃燒產生大部分熱量以紅外線輻射的方式傳遞給受熱體。通過采用完全預混式催化燃燒技術,精確控制空燃比,并使混合更均勻,既保證燃燒更完全,減少不充分燃燒帶來的化學熱損失,同時也減少過?諝馑鶐ё叩臒崃浚⑶铱捎行б种埔谎趸己偷趸锏纳。通過紅外線輻射傳熱,燃燒面溫度高,傳遞距離短,大大減少熱量傳遞過程的物理熱損失。燃燒器表面采用高輻射率紅外涂層,并使涂層紅外發射波長窗口與受熱體紅外吸收波長窗口盡可能匹配,進一步提高熱量吸收效率。采用紅外無焰燃燒技術,無明火,徹底消除炭黑產生的根源,也減少了鍋底集炭造成的熱效率下降的隱患。
2.關鍵技術
(1)紅外多孔陶瓷清潔生產技術;
(2)高紅外發射率和高溫燃燒催化雙效涂層生產加工技術;
(3)燃氣全預混無焰燃燒技術;
(4)防意外熄火和回火安全防護技術。
3.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紅外多孔陶瓷節能灶原理示意圖
五、主要技術指標
1.紅外涂層平均發射率達0.89;
2.CO濃度<
0.01%;
3.NOX濃度<
0.01%;
4.節能灶熱效率指標> 65%;
5.多孔陶瓷平均壽命> 12000小時,可正常使用8年。
六、技術鑒定、獲獎情況及應用現狀
該技術已通過廣東省科技廳的技術成果鑒定,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和廣州市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產品獲得了中國節能認證與中國環保認證。目前,高紅外發射率多孔陶瓷節能燃燒器已在國內民用灶具上使用多。據不完全統計,用戶保有量超過650萬臺,灶具熱效率可達65%以上,比傳統產品節能15%-20%。每年銷往美國、加拿大與歐洲等國外市場的產品超過200萬件。
七、典型應用案例
典型用戶:陜西省人事廳家屬區、河北滄州市嘉禾小區、江西景德鎮發電廠、甘肅武威市富民社區、天津胡家園小區、河南坪山·永和苑新區等
技術提供單位:廣州市紅日燃具有限公司
典型案例1
建設規模:小區用戶156臺普通家用燃氣灶改造。主要技改內容:將普通家用燃氣灶替換為紅外多孔陶瓷節能灶。節能技改投資額4.4萬元,建設期1個月。每年可節能12tce,年節能經濟效益1.8萬元,投資回收期2.5年。
典型案例2
建設規模:小區普通家用燃氣灶更換480臺。主要技改內容:將普通家用燃氣灶替換為紅外多孔陶瓷節能灶。節能技改投資額26.4萬元,建設期25天。每年可節能61.3tce,年節能經濟效益11萬元,投資回收期2.4年。
八、推廣前景及節能減排潛力
據粗略統計,我國民用燃氣灶(假設均使用天然氣)平均每臺每天耗氣量為0.5公斤,全國每天耗氣量達9.3萬噸。目前大多數家庭用大氣式灶具的熱效率都在50%左右,節能灶具的熱效率可達65%以上。從市場調查情況看,目前我國節能灶具在銷售量及用戶使用量比例不大,若加以推廣,燃氣灶具節能減排的潛力較大。預計未來5年,我國城鎮家庭中使用高紅外發射率多孔陶瓷節能燃燒器的比例為30%,農村推廣使用比例為20%,則每年可節省天然氣102萬噸,折標煤135萬t,年減排能力約356萬t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