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鋼鐵行業能源管控技術
二、技術所屬領域及適用范圍:冶金、化工等流程工業企業
三、與該技術相關的能耗及碳排放現狀
能源管理中心作為系統節能技術,在企業一定條件下,采用信息化技術,以全局理念,實現了宏觀的綜合管控。其核心是以全局平衡為主線,以集中扁平化調度管理為基本模式,以基于數據的客觀評價為基礎,實現了在既有裝備及運行條件下的優化管控,可以顯著改善企業能源系統的管控水平,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目前該技術可實現節能量180萬tce/a,CO2減排約475萬t/a。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能源管理中心借助于完善的數據采集網絡獲取管控需要的過程數據,經過處理、分析、預測和結合生產工藝過程的評價,在線提供能源系統平衡信息或調整決策方案,使平衡調整過程建立在科學的數據基礎上,保證了能源系統平衡調整的及時性和合理性,使鋼鐵聯合企業生產工序用能實現優化分配及供應,從而保證生產及動力工藝系統的穩定和經濟、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水平,并最終實現提高整體能源效率的目的。
能源需求側管理是在公司能源管理體系下,通過能源生產方、供應方、輸配方及終端用戶的協同,提高使用環節的能源使用效率,改善公司的能源成本的一種管理方式。本質上是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減少終端裝置或系統對能源供應的需求,在滿足生產要求前提下節約能源。
2.關鍵技術
系統集成和應用集成技術、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數據庫和實時數據庫技術、數據分析和預測技術等。能效評價技術,優化調度技術,單體設備與主體工藝生產過程節能技術。
3.工藝流程
能源需求側管理圖如圖1所示。
五、主要技術指標
六、典型應用案例
應用單位: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提供單位: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節能改造前用能情況:定位于建設集東、西區生產管控、物流管控、能源管控多調合一的高度集成管理模式。搭建公司能源管控信息化平臺,實現公司能源、生產、物流管理的可視化、集成化、操控智能化、能效最大化。在公司工序能耗降低、提高自發電比例、CO2減排優化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節能改造內容:數據采集、實時調控、實時數據平臺的建立、實時數據再現、歷史數據的分析、報表生成、WEB服務、能源數據分類查詢、能源量參數分類統計、優化分析、平衡預測等功能,最終通過與ERP及MES接口網絡實現與ERP及MES的數據信息交換。邯鋼管控中心系統研發與應用,立足于結合邯鋼現有技術和信息化平臺,在技術提供單位軟件框架基礎上自主創新,開發和應用了河北省首家集物流、信息流和能源流”三流合一”的管控系統平臺。采用該技術后,每年可節約10000-50000噸標準煤。節能改造投資額:3000-8000萬元,項目實施后,累積取得經濟效益4708.4萬元/年,該項目按設計方案的總投資為900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2.5年。
七、推廣前景及節能減排潛力
預計未來5年,該技術在行業內的推廣潛力可達到60%,預計投資總額10億元,節能能力270萬tce/a,減排能力713萬tCO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