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大容量高參數褐煤煤粉鍋爐技術
二、適用范圍:電力行業 燃用褐煤的電站鍋爐機組
三、與該技術相關的能耗及碳排放現狀
高參數褐煤鍋爐是燃煤發電的主設備之一,但由于褐煤的煤化度低、含水率高、低位熱值較低,其發電效率遠低于普通燃用燃煤的火力發電廠。據統計我國褐煤平均上網標煤耗為335g/kWh,高于我國2013年發電行業平均上網標煤耗321 g/kWh水平。大容量高參數褐煤鍋爐的研制和應用能夠解決我國褐煤在火電領域利用的難題,大量節省優質的煙煤資源,使我國煤炭資源利用結構更加合理。
此外,高性能高參數褐煤鍋爐的開發應用可進一步提高火電機組效率,降低煤耗 和污染物排放,對于優化調整我國火電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發揮重要作用。目前
該技術可實現節能量133萬tce/a,CO2減排約351萬t/a。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該技術采用∏型或塔式布置,切圓或前后墻對沖燃燒方式,配中速磨煤機或風扇磨煤機制粉系統的低NOX燃燒技術,利用先進的控制技術根據褐煤鍋爐燃料特點實現不同燃料情況下鍋爐的穩燃及傳熱特性。該鍋爐技術指標先進,運行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煤耗和污染物排放,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關鍵技術
(1)爐膛定制設計技術。根據不同種類褐煤煤質特性,制定褐煤燃燒特性判別標準及不同參數褐煤鍋爐爐膛選型導則;
(2)與褐煤煤質相適應的鍋爐性能監控技術。對進煤特性進行檢測,并根據煤質特性調整送風、配風及引風機流量,實現燃燒處于最佳工作點;
(3)大容量褐煤鍋爐防結渣、高燃燒效率、低污染物排放設計技術。通過爐膛結構優化設計和溫度控制實現爐膛的高效率燃燒,避免爐膛結渣;通過改進配風系統減少局部高溫,降低污染物的生成。
3.工藝流程
風扇磨制粉系統∏型布置褐煤鍋爐和風扇磨制粉系統塔式布置褐煤鍋爐示意圖分別見圖1和圖2。兩類爐型可根據建設場條件進行選擇,在地質條件較好的 場地可以選擇塔式布置鍋爐,其造價成本低、節約用地,但設備布置高度較高;在地質條件不滿足塔式布置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型布置鍋爐。
五、主要技術指標
670MW超臨界塔式褐煤鍋爐:
1.鍋爐熱效率:91.8%;
2.過熱器出口蒸汽壓力:25.4Mpa.g;
3.過熱器出口溫度:571℃;
4.NOX排放量:<400mg/Nm。
六、技術應用情況
該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軟件著作權2項。目前已累計完成和正在設計的大容量高參數褐煤鍋爐共計151臺,已在國內市場推廣應用10余臺套,出口印度、菲律賓、老撾等國共計20臺套。
七、典型用戶及投資效益
典型用戶:華能電力、大唐電力等
典型案例1
案例名稱:吉林九臺670MW超臨界塔式褐煤鍋爐
技術提供單位: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
建設規模:2臺670MW超臨界塔式褐煤鍋爐。建設條件:項目周邊擁有豐富的褐煤資源。主要技改內容:新建超臨界褐煤鍋爐系統。項目投資額約2.2億元(僅鍋爐),建設期限為2年。2臺機組每年節約標準煤29.5萬t,年減排78萬tCO2。年節能效益達1.47億元,投資回收期約為1.5年。
典型案例2
案例名稱:內蒙古伊敏600MW超臨界褐煤鍋爐
技術提供單位: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
建設規模:2臺600MW超臨界褐煤鍋爐。建設條件:項目周邊擁有豐富的褐煤資源。建設期限為2年。項目投資額約2億元(僅鍋爐)。2臺機組每年可實現節能21.6萬tce,年碳減排量57萬tCO2。2臺機組每年可實現經濟效益1.1億元,投資回收期約為1.8年。
八、推廣前景和節能潛力
我國擁有豐富的褐煤資源,約為全國煤炭儲備的50%。褐煤的高效利用將是我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容量褐煤鍋爐市場需求旺盛,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預計到未來5年,該技術的推廣比例可達到30%,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推廣應用30臺套,可形成年節能能力達400萬tce,實現年碳減排能力1050萬t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