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損率是供電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貫徹安全生產和節約并重方針的重要標志。
在實際供電網絡中,一般是根據線損理論計算和日常運行中暴露的經濟運行問題,針對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提出降低線損的措施計劃,然后通過該計劃的實施,達到多供少損,提高供電網絡經濟效益。線損可分為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降損措施應從組織管理和技術管理兩個方面入手。
一、降低線損的管理措施
為了做好降損工作,必須有相應的組織措施作保證。
1、開展線損理論計算工作
根據當時的供電設備和負荷情況,以理論損失為依據,可以衡量出實際損失的高低。開展線損理論計算可以發現網絡經濟的薄弱環節,從而制定降損對策并逐一實施,達到降低線損。
2、加強計量工作
線損統計工作是建筑在計量基礎上的,而電度表是發、供、用電計量的唯一依據,因此,要堅持用合格的電度表和精確的互感器;堅持輪檢輪換周期,提高校驗質量。
定期作好變壓器臺區劃三相電量的平衡工作,當發現不平衡率超過 ±2%時,須查原因,加以消除。
3、做好抄表工作
目前抄表工作是靠人工進行的,線損率的正確統計和抄表有密切關系。往往抄表的變動,直接影響著線損率的正確性。為此: ①必須固定抄表日期,尤其是發電量和供電量及售電量的抄表日期應盡量同一日期進行。②提高電表實抄率和正確率,應該努力使這兩個率達到100%,杜絕漏抄、錯抄、錯算等現象。③嚴格審核制度。要加強對用電分析工作,尤其是對用電量變化較多的點查明原因。
4、組織用電普查,堵塞營業漏洞
用戶用電計量是否正確合理,將直接影響線損電量統計的正確性,故有必要在一定時期內組織周期性用電大普查,及時杜絕錯抄、漏抄、竊電、漏電及接觸不良等一切漏洞。
5、建立正確的負荷抄錄制度
負荷資料對安全經濟運行是必不可少的,對開展線損理論計算,掌握和控制網絡經濟運行方式更有著指導性的作用。
6、收集資料、編訂線損手冊和繪制阻抗圖
線路設備參數資料和運行上負荷資料一樣,都是對安全與經濟運行有著密切關系。因此收集資料有逐步充實資料、編訂線損手冊和繪制阻抗圖等供有關方面的技術人員使用,從而保證系統安全和經濟運行。
7、合理安排設備檢修
設備計劃檢修是保證設備健康運行和安全供電的重要措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合理安排計劃性檢修其一盡量縮短檢修期;其二是盡量安排綜合性檢修;其三 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提倡帶電作業;其四減少線路檢修停運次數。
8、開展線損小指標考核
這項工作是將上級下達的線損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小指標,下達至各臺區、各責任人及各班組,使線損工作落實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并定期考核,激勵大家的能動性,做到人人都關心這項線損工作。
9、努力提高線路供電的負荷率 供電負荷率=I jc /I M 損失電量=I 2 Jf R·t 式中,I jc ——平均負荷;I M ——最大負荷;I Jf ——均方根電流。 以3h負荷電流為例計算比較: ①3h負荷電流分別為1A、3A、8A,I M =8A I jc =(1+3+8)/3=4A 負荷率=4/8×100%=50% 均方根電流I Jf ≈5 3h損失電量=5 2 ·R·3=75R ②如3h負荷電流分別調整為3A、4A、5A,則I M =5A I JC =(3+4+5)/3=4A 負荷率=4/5×100%=80% 均方根電流I JF ≈4A 3h損失電量=4 2 ·R·3=48R 可見負荷率提高后,線損可隨之降低。
10、加強組織領導,組成線損管理網
領導重視,措施得力,是做好線損工作的關鍵。一般由生產副職或總工程師親自負責領導線損管理工作。有關職能部門設線損專職人員,基層設兼職人員,從而組織一個自上而下的線損管理網,建立線損管理責任制,使線損工作在組織上起保證作用!
二、降低線損的技術措施
造成網絡線損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因選擇導線不按經濟電流密度計算而造成導線卡 “脖子”;無功補償不足,功率因數低,線路上輸送無功功率過大;線路迂回供電,近電遠送造成未端電壓低,這些都是網絡改造的主攻任務。
1、高壓引入負荷中心
隨著負荷的不斷增長,原有網絡的負荷會越來越重,而線損電量中 80-85%的可變損失是隨負荷的平方關系變化的,如果不設法減輕這種網絡的供電半徑,不但電壓質量不能保證,線損電量也隨之增加,對這種網絡采用10KV高壓引入負荷中心的結線方式進行改造,是降損的有效措施之一。
2、合理提高電壓水平,以改善電壓質量和降低線路損失
從可變功率損失計算公式得知,如果線路運行電壓水平提高 5%,則可以減少線路損耗: [1-V 2 /(1.05V) 2 ]×100%=9.3% 同樣變壓器提高電壓運行后,銅損將減少: [1-V 2 /(1.05V) 2 ]×100%=9.3% 總之電壓提高5%運行時總損失要降低,這時節能起到一定的意義,但是如果電網處在低谷運行時,當電壓再升高,變電器的鐵損隨之增加: [V 2 /(1.05V) 2 -1]×100%=10.3% 因此,提高電壓水平要適當才能起到節能的效果。
3、按導線經濟電流密度合理運行
經濟電流密度是根據投資、年運行費用及有色金屬耗量等因素來確定的,對于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不同的導線,其經濟電流密度也不同。根據選用導線截面,應考慮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一般鐵合金為 7000-8000h,化工為6000-7000h,軋鋼為4000-5000h,農業用電2000-4000h,如采用LGJ-95導線時,用于農業可按157A運行,最大和最小相差43.3%,但是其安全截流卻可達335A,按經濟電流密度運行是很有必要的。
4、增大導線截面
因為 △P=3I 2 ·R 其中R=P(L/S) 式中,P為導線的電阻率,L為線路長度,S為導線截面,可見S增大,則R減少,△P也減少。
5、減少迂回供電
網絡結構不合理,不按規則要求布置網絡,往往 會產生迂回供電,尤其在配電網中更為嚴重,常常出現私拉亂接,從而使線損增加。因為迂回供電人為地加長了輸電線路。從上式可見 △P也將增加。
6、提高功率因數,減少無功率流動
功率損失 △P=[(P 2 +Q 2 )/V2]R =P 2 /V 2 cos 2 ΦR 可見電能損耗與cosΦ平方成反比。一般電網中,10KV及以下部分的電能損耗約占總損耗的65%以上,提高用電的cosΦ有明顯的作用。 1)減少空載變壓器容量: 2)加裝無功補償設備,如電容量。
7、加強變壓器的經濟運行
1)切實調查變壓器,特別是配電變壓器供電區的負荷情況,適當調整運行中變壓器容量,使其處于最佳負荷率或經濟負荷百分值范圍內運行。 由于路燈只在晚上工作,所以路燈熄滅后最好將變壓器一并停電,不要空載運行,以減少空載損耗。 2)合理確定并列運行的變壓器臺。 3)采用低損耗(節能)變壓器運行。 4)及時調整變壓器分接頭位置,經常保持合格電壓水平。 8、改進電網結線運行方式 1)根據可能條件,將輻射式的輸、配電線路改為閉式網絡運行。 2)閉式網絡可多點斷、合運行。
9、采用新技術、新設備促進降低線損工作的實施
在降損措施方面,也有許多新技術、新設備,例如用三遙 (遙信、遙測、遙控)管理網絡運行方式;電容器自運切換裝置,時刻保持系統電壓允許值。
三、其它措施
1、充分利用日照強度,及時調整路燈網的開閉時間,只要兩燈的結合處(此處照度最低)等于早晚日光強度時(早上日光慢慢變亮,晚上日光慢慢變暗),就應及時對路燈網開關實行倒閘操作。以吉首城區為例,全城路燈總負荷為650KW,每天早上早關6分鐘,晚上遲開6分鐘,按每度電0.47元/千瓦時,則每天可節約61.10元,每年可節約22301.50元。吉首路燈費用收入全靠電業局收取照明附加,每年約200萬,可見此項工作的重要性。
2、推廣應用節能光源和燈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