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節能技術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節能技術 >> 節能知識 >> 正文
九個耗能行業重點節能技術概要
來源:廣州市經濟貿易信息中心 時間:2007-6-9 12:40:34 用手機瀏覽

  一、前言

  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問題日益突出。2005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22.25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21.4億噸(折標煤15.29億噸),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由于近70%的原煤沒有經過洗選直接燃燒,造成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總排放量的70%和9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積已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

  工業用能居高不下。2005年,一、二、三產業和生活用能分別占能源消費

  總量的3.6%、72.3%、13.6%和10.5%;其中工業用能占70. 8%。1990年以來,我國工業用能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與國外能源消費結構相比,明顯偏高。

  單位產品能耗高,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低。2004年,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火電供電煤耗379克標煤,高21.5%,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705千克標煤,高15.6%,水泥噸綜合能耗157千克標煤,高23.3%,大型(天然氣)合成氨噸綜合能耗1235*千克標煤,高24.7%,電解鋁交流電耗每噸14683千瓦時,高4.1%。 目前,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60%-65%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20個百分點;各類電動機的平均效率比發達國家低3-5個百分點,電機拖動系統整體運行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

  重點行業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后是產品單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噸鋼綜合能耗比小型企業低300千克標煤;火電廠每千瓦時供電煤耗,30萬千瓦機組比5萬千瓦機組低100克標煤以上;以天然氣和石油為原料生產合成氨噸產品綜合能耗,大型企業比中小型企業少300千克標煤。

  總之,工業是當前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的要求,依據新修訂的《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主要內容, 本報告概要介紹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紡織及造紙等九個耗能行業的重點節能技術,希望對企業開展節能工作有所幫助。

  *:2005年數字。

  二、九個行業重點節能技術概要

  1、鋼鐵行業重點節能技術

  加快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提高新建、改擴建工程的能耗準入標準。實現技

  術裝備大型化、生產流程連續化、緊湊化、高效化,最大限度綜合利用各種能源和資源。大型鋼鐵企業焦爐要建設干熄焦裝置,大型高爐配套爐頂壓差發電裝置(TRT);煉鋼系統采用全連鑄、濺渣護爐等技術;軋鋼系統進一步實現連軋化,大力推進連鑄坯一火成材和熱裝熱送工藝,采用蓄熱式燃燒技術;充分利用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和轉爐煤氣等可燃氣體和各類蒸汽,以自備電站為主要集成手段,推動鋼鐵企業節能降耗。

  1.1 礦山系統  采礦工序應提倡露天礦陡幫開采工藝技術,降低剝采比;實現礦區分期開采,采用破碎-膠帶機半連續礦巖運輸工藝;地下礦開采結構參數大型化。

  推行多碎少磨技術。推廣磁性襯板,耐磨鋼球等耐磨材料的應用;開發和推廣先進的選礦工藝技術裝備,提高精礦粉鐵品位和金屬收得率。

  加大尾礦資源的綜合利用,推廣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措施。提倡尾礦資源再選,浮船回采磁選法回收鐵尾礦。

  1.2 焦化系統  應推廣干法熄焦技術。新建及改擴建焦爐應有入爐煤調濕和荒煤氣顯熱回收技術裝備,原則上要同步配套建設干法熄焦裝置。推廣搗固焦技術,增加弱粘結性煤用量,減少主焦煤用量。焦化煤氣應全部合理利用,配套建設煤氣綜合利用設施,如:合成甲醇、雙氧水、煤氣提氫或煤氣發電等。

  1.3 煉鐵系統  高爐技術應向裝備大型化發展,實行精料、高壓、高風溫和低硅冶煉技術,建立高爐專家操作系統,全面推廣高爐余壓發電技術,高爐長壽技術。提高噴煤比,煤粉置換比。積極引進、開發熔融還原、直接還原煉鐵新技術。
    燒結工序要堅持低碳厚料層技術,研發低硅燒結技術,推廣小球燒結技術,熱風燒結、混合料預熱和熱風點火等節能技術。降低燒結機漏風率,開發燒結礦顯熱回收利用技術。采用精礦燒結的企業,應逐步取消燒結工藝,改用球團工藝。

      1.4 煉鋼、連鑄及軋鋼系統  要實現潔凈鋼生產,強化鐵水預處理、提高鋼水爐外精煉比。提高廢鋼回收量和利用率,推廣濺渣護爐技術,提高爐襯壽命,提高金屬收得率。開發鋼渣顯熱回收技術。提高制氧機控制水平,減少放散率。開發鋼渣回收利用技術。
  轉爐煉鋼應加強煤氣及蒸氣回收,降低工序能耗。電爐煉鋼要優化供電技術,推廣水冷爐壁和爐蓋,節約耐材,實現長弧運行,提高熱電效率。
    發展高效連鑄,研究和推廣特殊鋼連鑄技術。加快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和近終型連鑄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廣連鑄坯熱送熱裝和直接軋制技術,研究應用無頭軋制技術,大力發展高效鋼材。
    1.5 鐵合金系統  鐵合金礦熱電爐變壓器應選用有載電動多級調壓的三相或三個單相節能型設備,實現操作機械化和控制自動化。選擇爐型及容量除考慮品種及環保外,要采取有效節能措施,降低主要鐵合金產品的單位冶煉電耗。

  1.6 有效降低煤氣放散率  加強鋼鐵生產過程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確保煤氣系統安全運行,編制煤氣平衡表,制定煤氣管理計劃,減少煤氣放散率。

  1.7 推廣蓄熱式燃燒技術  在熱風爐、軋鋼加熱爐、烤包器、鍋爐及其它爐窯上,充分利用低熱值高爐煤氣,開發應用轉爐煤氣技術,逐步實現鋼鐵生產工藝過程燃料無油化。

  1.8 建立和完善鋼鐵企業能源控制和管理中心,健全各類動力介質計量、監控,加強各類動力設施管理,加強和保障鍋爐、煤氣、制氧等動力系統安全、可靠、經濟、均衡運行。

  

  2、有色金屬行業重點節能技術

  礦山重點采用大型、高效節能設備,提高采礦、選礦效率;銅熔煉采用先進的富氧閃速及富氧熔池熔煉工藝,替代反射爐、鼓風爐和電爐等傳統工藝,提高熔煉強度;氧化鋁發展選礦拜耳法等技術,逐步淘汰直接加熱熔出技術;電解鋁生產采用大型預焙電解槽,限期淘汰自焙電解槽,逐步淘汰小預焙槽;鉛熔煉生產采用氧氣底吹煉鉛新工藝及其它氧氣直接煉鉛技術,改造燒結鼓風爐工藝,淘汰土法煉鉛;鋅冶煉生產發展新型濕法工藝,淘汰土法煉鋅。 

  2.1 新建礦山 優先采用露天開采。大中型露天礦采礦設備應逐步大型化、配套化。邊坡穩定,巖石堅硬,應盡量采用陡幫開采;深凹露天礦,宜采用汽車–膠帶聯合運輸方案。

  2.2坑內采礦  研制和采用先進、節能的電動、液壓、內燃、無軌采礦設備,逐步代替風動設備。盡量利用采出的廢石充填采空區、減少廢石外運耗能。

  2.3優化礦井設計方案 在通風、排水、壓風設計時,應根據自然條件,充分利用自然風流,自流排水,采用高效節能風機、水泵和空壓機。

  礦井提升,箕斗提升宜采用雙箕斗式;提升深度大的大、中型礦山,優先采用多繩箕斗提升,并采用先進的自動控制裝置。

  2.4選礦要提高精礦品位,采用先進、節能選礦技術和設備  對貧化率較高的礦石,應預選拋廢。對復雜的多金屬礦及難選的氧化礦,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種先進的選礦復合流程或選冶聯合流程。

  發展多碎少磨工藝;開發強力破碎及超細碎機;磨浮設備要大型化、高效化;精礦脫水要引進高效、節能、保護環境的濃縮、過濾設備,推廣陶瓷過濾機;尾礦采用高濃度排放,淘汰低濃度多段排放工藝;有條件的選廠發展磨浮自動控制和儀表監測技術。

  2.5硫化銅精礦冶煉  發展大型冶煉設備,推廣富氧強化熔池熔煉及高濃度富氧、常溫鼓風閃速熔煉工藝;發展中國式的銅冶煉連續吹煉技術。積極創造條件發展濕法煉銅。

  2.6銅電解  發展耐酸性能好、強度高、壁薄、尺寸規整、占地面積小的聚合物混凝土整體鑄造銅電解槽;推廣不銹鋼永久陰極母板,成品陰極銅用機器自動剝離,采用專用設備洗滌殘極;電解液凈化以連續脫砷銻法、蒸發結晶分離硫酸鎳為主,也可采用萃取凈化。

  2.7氧化鋁  發展間接加熱、強化溶出工藝,拜耳法發展管道化溶出技術;燒結法熟料燒成發展窯外烘干預熱、智能集中控制技術;積極改進燒咀、降低窯體散熱及熟料排出溫度,回收利用高溫余熱。發展間接加熱連續脫硅;氫氧化鋁焙燒發展流態化閃速焙燒及循環流化床焙燒技術;發展高效能的降膜蒸發、閃速蒸發、多效蒸發、板式蒸發等工藝技術;發展中低品位鋁土礦選礦脫硅技術、高效短流程生產工藝。

  2.8電解鋁 要采用大容量電解槽,發展300kA及以上預焙槽;采用節能型陽極導電裝置,研發惰性陽極、發展擠壓成型半石墨化陰極炭塊、新型槽內襯材料、降低陽極效應系數技術、延長電解槽壽命技術、電解液直接生產鋁及鋁合金錠等綜合節能技術,推廣鋁電解過程智能控制技術。新建電解鋁廠都要采用直降變壓整流機組供電,淘汰遞降式變壓整流技術與裝備。

  2.9 鉛冶煉  推廣我國氧氣底吹熔煉、渣還原煉鉛新工藝(SKS法)及氧氣頂吹熔池煉鉛工藝,改進現有燒結–鼓風爐工藝;研發直接煉鉛工藝。

  2.10 鋅冶煉  推廣富氧強化焙燒及加壓浸出技術。

  2.11 鎳的硫化礦冶煉  發展富氧強化閃速熔煉或熔池熔煉。

  2.12 錫冶煉  發展奧斯麥特富氧頂吹熔煉工藝。

  2.13鎂生產  改進皮江法煉鎂的回轉窯、豎窯、還原爐結構,加強原料條件控制,改進配料制球工藝,增加還原罐數,提高單罐產量,用蒸汽噴射泵代替機械真空機組。電解法煉鎂,改進氯化生產工藝,發展大型無隔板鎂電解槽。

  2.14  鈦生產  鈦渣冶煉應采用密閉電爐,連續加料;四氯化鈦生產采用大型沸騰氯化爐;發展還原–蒸餾聯合法制取海綿鈦新工藝。

  2.15有色金屬冶煉 應盡量多用廢雜有色金屬,發展再生有色金屬工業。

  2.16 有色金屬加工 推廣蓄熱式熔化爐,提高加工坯錠重量,冶煉與加工要聯合建廠,發展連熔、連鑄、連軋工藝,提高成材率。

  2.17提高金、銀、硫、貴金屬及其他有價伴生資源的綜合回收,研發高溫熔融產品及爐渣余熱回收技術。

  

  3、煤炭行業重點節能技術

  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實現高效高產。逐步淘汰技術落后、效率低、浪費資

  源嚴重和污染環境的小煤礦。采用新型高效通風機、節能排水泵,對設備及系統進行節能改造,完善煤炭綜合加工體系,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3.1 煤炭開采 建設大型生產基地,組建煤炭企業集團,關停浪費資源與不具備安全條件的低效落后的小煤礦。

  發展采掘機械化,推廣綜采和綜掘技術裝備,實現集中生產,建設高產高效礦井。優化巷道布置、簡化系統、減少巖巷。有條件的礦井推廣巷道光面爆破和錨桿、錨索和錨噴支護,減少風阻。

  礦井提升推廣直流電機或變頻調速器、多繩提升機、輕型箕斗等設備。礦井運輸推廣膠帶輸送機等設備。推廣井下大功率刮板輸送機、膠帶輸送機的軟啟動裝置。

  3.2 煤炭洗選加工 選煤加工應同煤礦建設統一規劃,同步建設。對沒有選煤廠的生產礦井,要分期分批補建。對于出口煤基地和生產化工用煤、高爐噴吹用粉煤礦區,要優先安排補建選煤廠。

  供應煉焦用煤和出口商品煤的煤礦,原煤必須全部洗選加工。重點發展化肥和高爐噴吹用煤及高硫、高灰分煤的洗選。擴大電煤入洗能力。

  選煤廠必須實行閉路循環,實現節水和煤泥回收。在缺水或高寒地區,推廣干法選煤新工藝。采用自控技術提高洗選煤廠的自動化程度。推廣高效浮選煤新設備,以及與其配套的圓盤加壓過濾機等高效脫水設備。推廣重介洗煤技術,繼續開發難選煤的洗選工藝技術和設備。推廣占地少,建設快,搬遷方便的模塊式裝配選煤技術裝備。

  發展煤粉成型技術,積極研發新型型煤粘結劑、助燃劑和工業型煤,擴大使用范圍。推廣動力配煤,為工業鍋爐和其他動力設備提供理想燃料。

  3.3 更新改造高耗能設備 更新改造煤礦風機、水泵、提升、空氣壓縮機等高耗能設備,采用高效節能產品和合適的調速裝置、微機控制系統等新技術。

  改造多環節不合理的通風、排水、壓風管網系統,清除管網積垢,減少阻力和泄漏。

  3.4 合理利用煤炭資源 發展煤電聯營、坑口電站、變運煤為輸電。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中煤、油頁巖、石煤等低熱值燃料,采用循環流化床鍋爐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熱電聯產以及用于生產水泥、磚瓦和其他新型建材。

  鼓勵、支持礦井煤與瓦斯共采,研究推廣新型高效的瓦斯抽放技術,加大現有高瓦斯礦井的抽放力度。開發煤炭地下氣化技術,促進報廢礦井殘留煤的回收利用。開發煤炭液化替代石油技術,促進煤炭潔凈利用。開發利用礦井水和煤共伴生的礦物資源。

  煤礦煉焦企業,應推廣高效、低污染煉焦技術,提高焦炭產出率,回收煉焦過程中的煤氣、焦油等副產品。

  

  4、電力行業重點節能技術

  4.1 優化電源布局和配置  發展多種能源發電,依據一次能源和負荷中心分布,優化資源配置。優先開發建設水電;優化發展燃煤發電;發展熱電聯產和熱、電、冷三聯產發電;積極發展核電,推進安全堆型核電建設。大力開發新的可再生能源,建設一定規模的風力電場。發展大容量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作為電網的調峰機組。禁止新建燃油電廠。在有天然氣供應的地方,建設城市負荷中心分布式能源服務系統。

  4.2優化燃煤發電結構,發展高參數、大容量、節水環保型發電機組,提高大容量機組比重 建設高參數大容量燃煤機組、高效潔凈煤發電機組和大型聯合循環機組。新建燃煤發電機組應盡量采用60萬kW及以上大容量機組,積極采用超超臨界、超臨界壓力等級火電機組。限制在大電網內新建常規30萬kW及以下中、小型凝汽式機組。新建大電廠必須選用高效輔機和自動監控系統,廠用電率不得超過5.9%。

  積極發展潔凈煤發電技術,重點開發并推廣適合國情的循環流化床(CFBC)及整體煤氣化發電技術(IGCC),包括以煤氣化為核心的電、冷、熱多聯產技術,積極發展30萬kW及以上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發電機組。煤粉鍋爐發電要推廣小油槍、等離子等少油和無油點火穩燃節油技術。

  4.3 積極發展熱電聯產,抓緊現役燃煤、燃油電廠技術改造 北方大中型城市積極發展以熱電聯產為主的集中供熱,優先建設20萬kW以上的抽汽供熱機組和5萬kW以下的背壓供熱機組。對現有火力發電廠,可根據周圍工業企業和居民區需要,進行供熱機組改造。在大型工業企業和工業企業集中地區,發展以背壓供熱機組為主的熱電聯產。在中小型城市,積極發展以煤矸石、秸稈、工業廢棄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為燃料的綜合利用熱電廠。堅持“以大代小”、“以熱定電”原則,大力改造中低壓凝汽機組。加強對現有10萬kW、20萬kW機組提高通流部分效率的改造及各類機組低效輔機的技術改造。加強設備運行監控,提高自動化水平。禁止退役機組報廢后轉移使用。

  4.4 大力發展水電,重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水電開發應遵循流域梯級開發的原則。大電網重點發展50萬kW以上大型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和30萬kW級抽水蓄能機組。優化電力調度,充分利用“季節性能源”。

  4.5 建設堅強電網,加強無功補償,實施電網經濟運行技術,降低電網損耗 加強電網規劃,促進大區聯網,建設全國聯合電網。優化網架結構,加強無功補償及調節能力,提高電網潮流功率因數,減少無功潮流。

  新建電網,發、輸、變、配各環節應協調、合理配套。建設堅強的500kV超高壓輸電網架,加強高、中壓配電網絡。有計劃改造現有電網,簡化電壓等級,減少重復變電容量;推廣生產和應用S11型及非晶合金鐵芯型低損耗變壓器、低能耗導線、金具等節能型配電設備及附件;推廣10kv單相配電技術。2010年前,逐步淘汰電網在役的S7型及全部‘73’、‘64’型高耗能變壓器設備。

  開展電網經濟運行調度,提高電網經濟運行水平。推廣并加強電網線損率分級管理、分壓分線(區、站)統計分析、理論計算、小指標考核等線損管理制度。加強用電管理和計量管理。提高用戶用電功率因數,達到0.95以上。

  4.6 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 實行峰谷、豐枯、季節性電價等激勵性政策,合理調整負荷,優化用電方式,提高電網運行經濟性。

  對于電力負荷較大的用戶,推廣負荷控制管理系統,有效削減、轉移高峰負荷。在全國,特別是大中型城市,大力推廣蓄熱電鍋爐、冰蓄冷空調技術,有效轉移高峰負荷。鼓勵采用節能燈具,采用高效電動機和變頻技術。

  

  5、石油與石化行業重點節能技術

  油氣開采應用采油系統優化配置技術,稠油熱采配套節能技術,注水系統優

  化運行技術,油氣密閉集輸綜合節能技術,放空天然氣回收利用技術。石油煉制提高裝置開工負荷和換熱效率,優化操作,降低加工損失。乙烯生產優化原料結構,采用先進技術改造乙烯裂解爐,優化急冷系統操作,加強裝置管理,降低非生產過程能耗。

  5.1 石油天然氣工業

  加強陸上石油天然氣工業在勘探、開發、生產、建設中的節能科技和節能理論、方法的研究。合理利用地層壓力和設備能力。推廣抽油機系統優化設計和優化匹配技術。降低油氣處理過程中的能耗,簡化油氣處理的工藝流程,盡量采用多功能合一的高效節能處理設備,建設油田聯合處理站。

  充分利用油田伴生天然氣資源,提高天然氣利用率。

  發展優化注水工藝。推廣稠油熱采系統節能技術。

  減少油氣集輸過程中的損耗。油田集輸、注水、供水、供用熱等系統,應根據實際情況推廣采用電機調速、級差配合、微機監控等技術,實現系統優化運行。

  研究采用高效污水處理方法,回收污水中的原油,回注合格的凈化水;推廣熱泵技術回收油田采出水的低溫熱量。

  海洋石油天然氣開采推廣先進的油藏模擬軟件和油藏監測的四維地震技術;研究油氣田開發動態跟蹤技術;優化油田壽命期內的采油方式;推廣水驅、CO2驅、聚合物驅、微生物采油等新技術;合理利用地層壓力提高驅油效率和采收率;利用水平井、大斜度井、多底井等先進鉆完井技術;在油田高含水階段,推廣“穩油控水”新工藝。

  5.2 石化工業

  5.2.1 總體要求 發展總體和系統用能優化技術,開發應用過程能量綜合技術,優化原料和生產方案及生產操作控制。廣泛采用計算機控制系統,加快工藝過程模擬、先進控制系統及應用系統軟件的開發。

   完善和推廣能量回收利用技術。對企業蒸汽動力系統進行綜合改造,堅持“壓燒油”和“以熱定電”的原則,降低系統自耗率和損失率。開發和應用油品儲運系統、回收放空氣體和減少加工損失方面的技術。

  5.2.2 煉油 常減壓蒸餾裝置  提高加熱爐效率,降低燃料消耗;應用夾點技術優化換熱流程,提高原油換熱終溫;降低爐用燃料硫含量,減輕露點腐蝕;采用預閃蒸等節能型流程;增設輕烴回收設施;應用新型換熱器、高效塔盤和高效規整填料等;采用系統化技術,優化減壓蒸餾操作方式,推廣應用組合式抽真空系統。

  催化裂化裝置  推廣降低焦炭產率和減少裝置結焦技術;提高煙機與裝置的同步運轉率;對余熱鍋爐進行技術改造;采用再生煙氣CO器外燃燒技術。

  催化重整(包括半再生和連續重整)  回收重整加熱爐煙氣余熱;采用新型板式換熱器回收產物熱量;研發性能更高的連續重整催化劑。

  芳烴抽提。推廣高效溶劑(四乙二醇醚、環丁砜等);研發低能耗的過濾-吸附再生法;推廣應用抽提蒸餾工藝。

  加氫裝置  采用熱聯合技術;開展加氫裝置熱高分流程的優化研究;采用液力透平回收壓力能;開發和應用新型加氫催化劑;開發和應用先進的反應器內構件;采取循環氫脫硫措施。

  延遲焦化裝置  裝置規模大型化;推廣應用雙面輻射加熱爐;推廣冷焦水、切焦水密閉循環利用。

  大力推廣裝置間熱聯合技術,特別是新建和擴建有集中控制、裝置布局緊湊的煉油廠。

  5.2.3 乙烯 采用新技術改造老爐型,新建裂解爐要求大型化。推廣高效塔盤、填料以及高效換熱器等。

  推廣在線燒焦技術,開發加注結焦抑制劑,在改擴建中采用先進的低能耗分離技術。開發應用燃氣輪機-加熱爐(裂解爐)聯合供電供熱。采用自動點火系統,提高火炬氣回收。

  5.2.4 合成樹脂 加強合成樹脂催化劑開發與應用; 完善聚丙烯裝置的丙烯原料精制系統及尾氣回收系統。

  5.2.5 合成橡膠 推廣吸收式熱泵技術; 研發直接干燥技術。

  5.2.6 合成纖維原料 改造丙烯腈回收系統,加強余熱回收技術的應用; PTA推廣應用蒸汽透平技術、精制部分進行能量回收技術改造; 采用仿生催化氧化、環己酮氨肟化等技術,改造己內酰胺生產。

                           

  6、化學工業重點節能技術

  合成氨生產采用大型化、集成化、自動化技術;低能耗的工藝,改進和發展工藝單元技術,包括溫和轉化、燃氣輪機、低熱耗的脫碳與變換、深冷凈化、效率更高的合成回路和低壓合成技術;發展用煙煤、褐煤等粉煤和水煤漿制合成氣技術;采用能量系統優化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

  燒堿、電石、純堿、黃磷生產采用大型設備與節能工藝技術,回收可燃氣體和余熱。

      6.1 合成氨工業    

      6.1.1 大型合成氨 烴類蒸汽轉化合成氨裝置。一段爐煙氣余熱回收,降低煙道氣排放溫度;采用新型催化劑降低進料H2O/C,降低工藝蒸汽消耗量;采用“溫和轉化”或“換熱轉化”等設計,改變轉化工藝或轉化爐型,用燃氣輪機驅動空氣壓縮機,燃氣輪機的高溫乏氣送入一段爐作為補充空氣。

  采用低水碳比高活性的催化劑,提高CO變換率,將變換爐由軸向床改為軸徑向床。采用低能耗的脫碳工藝和新型高效填料。采用新型合成塔內件配以小顆粒、高活性催化劑和合成回路改造。

  采用干煤粉或水煤漿加壓氣化,耐硫變換,低溫甲醇洗、液氮洗,低壓氨合成工藝,全低壓分子篩大型空分裝置。增設碳黑開路系統,優化氣化工況。

  采用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DCS),對主要工藝參數實施優化控制。

  6.1.2 中型合成氨 以天然氣為原料的企業,采用換熱式轉化爐。以煤為原料的企業,采用煤粉或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優化常壓循環流化床間歇氣化技術、富氧連續氣化技術;采用國內開發的恩德爐粉煤氣化和灰熔聚粉煤氣化技術。

  采用NHD、MDEA、雙塔再生等新脫碳工藝;推廣軸徑向合成塔內件和低溫高活性催化劑,提高氨凈值;采用膜分離或變壓吸附回收氫技術。

    6.1.3 小型合成氨 合成氨生產。推廣中低低變換工藝技術,淘汰中變或中

  串低技術;NHD脫碳工藝技術;“DDS”及“888”脫硫工藝技術和精脫硫工藝技術;醇烴化精制合成氨原料氣技術;推廣新型ⅢJ-99、JR、NC節能型氨合成系統及A301、ZA-5低溫低壓氨合成催化劑,提高氨凈值,降低合成壓力;采用垂直篩板塔型用于傳質傳熱過程;推廣鎳基釬焊熱管換熱器;氨合成過程集散控制系統及優化控制系統。推廣全渣循環流化床鍋爐;推廣蒸汽自給和“兩水”(冷卻水、污水)閉路循環技術。

  尿素生產。推廣新型高效尿塔內件;合成氨-尿素蒸汽自給技術;采用雙塔并聯工藝;采用予分離予蒸餾工藝;全循環尿素裝置的高壓圈汽提法技術;采用DL塔板及螺旋板、波紋管及蒸發式冷凝器等高效傳質傳熱設備。

  6.2 燒堿 發展離子膜燒堿,提高離子膜法燒堿產量所占比重。采用擴張陽極、改性隔膜技術的金屬陽極(DSA)隔膜電解槽;采用大型可控硅整流機組;有載調壓—變壓—整流機組和計算機控制技術;提高鹽水質量,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推廣燒堿蒸發新型節能技術,采用氯氣透平機組,取代輸送氯氣的納氏泵。

       6.3 電石 發展大型密閉電石爐, 淘汰容量5000kVA以下電石爐、敞開式電石爐及環保不達標的電石爐。推廣爐氣干法凈化,回收利用電石爐氣,采用空心電極技術和氣燒石灰窯技術。采用機械化自動上料和配料系統與微機連鎖。

  6.4 純堿 新建純堿裝置,氨堿法、聯堿法設計能力要分別達到80萬t/年、30萬t/年以上。淘汰10萬t/年以下的企業。

  新建純堿裝置的主要設備必須大型化、自動化,實行熱電聯產和蒸汽多級利用。氨堿法推廣采用真空蒸餾或干法加灰蒸餾技術,以及蒸餾廢液閃發,降低蒸餾汽耗和回收低壓蒸汽;聯堿法采用高效淡液蒸餾塔,降低淡液蒸餾汽耗,結晶工序推廣氨直冷和逆料取出技術,降低冷量消耗。中型聯堿企業推廣自然循環外冷式碳化塔,氨堿裝置綜合能耗分別不高于12000MJ/t、9000MJ/t。

  6.5 黃磷 新建黃磷裝置年產能力在7000t以上,淘汰年產能力4000t以下的小電爐。推廣爐氣回收利用技術,爐氣用作烘干磷礦石燃料或作原料生產化工產品。生產操作采用微機控制,提高自動化水平,實現節能降耗。

  

  7、建材行業重點節能技術

  水泥行業發展新型干法窯外分解技術,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積極推廣節能粉磨設備和水泥窯余熱發電技術,對現有大中型回轉窯、磨機、烘干機進行節能改造,逐步淘汰機立窯、濕法窯、干法中空窯及其它落后的水泥生產工藝。玻璃行業發展先進的浮法工藝,淘汰落后的垂直引上和平拉工藝,推廣爐窯全保溫技術、富氧和全氧燃燒技術等。建筑陶瓷行業淘汰倒焰窯、推板窯、多孔窯等落后窯型,推廣輥道窯技術,改善燃燒系統;衛生陶瓷生產改變燃料結構,采用潔凈氣體燃料無匣缽燒成工藝。積極開發新型墻體材料以及優質環保節能的絕熱隔音、防水和密封材料。

  7.1 水泥 在總量調控下,發展日產2000t以上(東部地區發展日產4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預分解窯,以大型窯外分解新型干法窯代替立窯和其它類回轉窯。發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窯純中低溫余熱發電。利用水泥回轉窯消納處理城市垃圾、工業廢渣及可燃廢棄物。

  采用高效率的立磨或輥壓機終粉磨生料制備系統,采用輥壓機和鋼球磨匹配的半終粉磨系統磨制水泥成品,提高水泥生產粉磨效率。

  7.2 平板玻璃 全面提高“中國洛陽浮法工藝”玻璃生產技術及設備,如熔化技術、成形技術和生產優質低耗浮法玻璃的軟件技術及設備等。在總量控制下,發展日熔化量500t以上的大型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改造現有技術水平較低的平板玻璃生產線,推廣現代化節能窯爐。

  采用強化窯爐全保溫技術,減少燃料消耗。減少廢氣排放量和火焰空間的熱強度,延長窯爐使用壽命。

  采用先進的熔窯設計技術,優化窯爐結構,合理選用熔窯耐火材料,采用先進的窯爐控制設備和熱工控制系統。采用富氧、全氧燃燒技術,減少廢氣的排放量。采用電輔助加熱、玻璃液鼓泡等技術,提高玻璃的熔化率,改善玻璃液熔化質量,降低單位熱耗。推廣在重油中加入乳化劑或納米添加劑等添加劑技術。發展玻璃熔窯中低溫余熱利用及發電。

  7.3 建筑衛生陶瓷 推廣輥道窯技術,改善燃燒系統,采用高速燒嘴燃燒,實現窯體耐火保溫輕質化、窯爐大型化。

  開發和推廣原料干法制粉技術、原料連續粉磨、低溫快燒和余熱利用技術。

  開發和推廣快速干燥器、單線規模大型化的大噸位球磨機、大型噴霧干燥塔、大噸位壓磚機等節能用電設備。

  研究改進生產工藝,優化原料配方,推廣釉面磚一次燒成新技術。衛生陶瓷生產改變燃料結構,采用潔凈氣體燃料無匣缽燒成工藝。衛生瓷隧道窯開發可靠的窯頂耐火吊裝結構件,實現寬斷面隧道窯國產化、大型化和輕質化。研發衛生瓷梭式窯余熱利用技術,重點解決“雙爐”系統梭式窯和梭式窯專用助燃空氣預熱換熱系統。

  7.4 墻體材料 發展節能、節土、利廢、環保的新型墻體材料,如高強裝飾多孔磚、輕質高保溫燒結空心磚、空心砌塊、多排孔保溫復合砼砌塊及輕骨料砌塊,加氣砼制品,輕質板材等。綜合利用尾礦、工業廢渣、煤矸石、粉煤灰、煙道灰等工業廢渣生產廢渣磚、內燃磚,砌塊等墻體材料。

  推廣輪窯、隧道窯保溫及熱工系統綜合節能改造技術。采用高擠出壓力磚機,降低磚坯成型水分。推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如利用焙燒窯熱煙氣干燥磚坯等。

  7.5 石灰 推廣連續生產機械化節能立窯,提高機械化及自動化程度。推廣石灰窯保溫、廢氣及成品石灰顯熱的余熱利用技術,提高石灰副產品回收利用。開發石灰深加工新產品。利用焦爐廢氣生產石灰。

  7.6 玻璃纖維 鼓勵年產3萬t及以上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技術、裝備和深加工產品的開發與制造。

  7.7 研發節能型耐火材料。

  

  8、紡織行業重點節能技術

  8.1 調整行業產品結構,提高單位產品附加值 發展服裝成品、家用紡織品、針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等高附加值產品,鼓勵企業創品牌,降低單位價值的能耗水平。

  8.2 依據行業發展趨勢,推廣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 采用連續化、自動化、高效化工藝技術和裝備,縮短工藝流程,提高勞動生產率。棉紡行業推廣緊密紡、中高支轉杯紡紗工藝,高智能型寬幅無梭織機等新技術;染整行業推廣微懸浮體染色、等離子體加工、生物酶處理、自動制網、數碼印花等新技術,推廣高效節水、節能型助劑,推廣冷軋堆一步法、一浴法等新工藝,采用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處理機、高效節能的拉幅定型機等;化纖行業推廣熔融紡、直接紡技術,以及使用粘膠長絲連續紡絲機等。

  8.3 改造主要耗能設備和系統 在印染、化纖行業中發展熱電聯產。更新改造空調系統,鼓勵采用蓄冷蓄熱空調及冷熱電聯供技術,中央空調采用風機水泵變頻調速技術等。

  印染行業的堿液、化纖行業的酸液,采用多效、多級蒸發設備。提高傳動潤滑效率,降低用電損耗。

  

  9、造紙行業重點節能技術

  9.1 制漿造紙  化學制漿采用連續蒸煮或低能耗間歇蒸煮,發展高得率制漿技術和低能耗機械制漿技術;高效廢紙脫墨技術;多段逆流洗滌、全封閉熱篩選、中高濃漂白技術和設備;造紙機采用新型脫水器材、真空系統優化設計和運行、寬壓區壓榨、全封閉式汽罩、熱泵、熱回收技術等;制漿、造紙工藝過程及管理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實現2010年噸漿紙綜合能耗由目前1.38噸標煤降至1.10噸標煤。

  9.2 堿回收  硫酸鹽制漿造紙企業,應回收堿和熱能。木漿廠堿回收率達到95%以上;竹、葦、芒桿、蔗渣漿廠達到85%以上;麥草漿廠達到75%以上。

  9.3 調整纖維原料結構  提高木漿比重,擴大廢紙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非木纖維。廢紙利用率2010年提高到65%以上。

  9.4 充分發揮制漿造紙適宜熱電聯產有利條件,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三、深化改革推動企業節能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是企業節能的重要方面,同時還必須把節能技術進步和企業結構節能、管理節能以及深化改革節能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調整結構節能不僅是涉及國民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及工業內部結構等宏觀層面的事,也與企業微觀結構有密切關系,原料結構、產品結構、用能結構等的調整,都對企業節能降耗產生巨大影響。

  加強管理節能。對于重點耗能企業,除了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及評價考核制度、企業一定比例的技術改造資金專門用于節能技術改造外,開展與國際國內同行業節能先進水平對標活動,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節能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是促進企業節能技術上水平的重要內容。

  深化改革節能。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進程,逐步形成有利于節約、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加大財稅政策對節能技術進步的支持。實施節能產品政府強制性采購政策,特別是將企業研發的節能新產品優先納入政府采購目錄等等改革措施,都將對企業節能技術進步工作,產生巨大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住宅建筑節能需從三方面入手
什么是能源審計?
談談節能器在路燈系統的應用
綜述路燈和景觀燈集中監控管理系統
淺談路燈節能及監控系統的作用和意義
道路照明的節能分析
路燈無線監控系統升級與展望
淺議城市照明設施的維護與管理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