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由于現有的耗能設備和方式所限,世界能源總量的50%—70%被白白浪費掉了。在這個油價不斷飆升、貿易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年代,節能順理成章地成為關注的焦點,它不僅可幫助家庭、國家、全世界應對能源危機,也成了企業成功和生存的關鍵。 有報告認為,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綜合能耗為發達國家的4倍—6倍。在1993—1999年間,發達國家經濟平均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增加0.56個百分點,即能源彈性指數平均為0.56,而這個指數在1999年—2002年降到了0.37。
這個成績要歸功于國外節電企業幾十年的持續研究。
從第一代節電技術為電容補償(20世紀50年代)、第二代節電技術為可控硅斬波技術(20世紀70年代)、第三代節電技術為變頻技術(20世紀80年代),到第四代節電技術為抑制浪涌技術(20世紀80年代),盡管在節電方面表現出一定的效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問題。目前第五代節電技術———電磁調控,因其節電效果和供電質量具有明顯的優勢,已成為研究的熱點。
目前,多種因素影響著用電設備電能浪費。
電力供應輸送過程中,為了避免送電過程中的損耗及高峰時段末端用戶電壓過低,電網會以較高的電壓輸送。這部分多出來的電壓會使用電器長期在超負荷的狀態下工作,不但造成電力電源的浪費,還會直接縮短用電設備的使用壽命。
電網中存在高次諧波,它既增加了用電設備損耗,又會使用電設備發熱加劇、溫升提高,效率下降,使用壽命縮短。
功率因數的高低是影響電源利用率的關鍵因素,如果功率因數低,會降低電源利用率,降低設備的效率,增加了電路上的損耗。
設備電機長時期工作在大電流狀態下,會增加用電設備的損耗,提高設備工作溫度,縮短使用壽命。
企業內部用電設備產生大量的瞬流和浪涌,在小電網里迂回徘徊,給用電設備造成損害,同時也造成了電能的大量浪費。研究表明,開關日光燈一次就會產生24個瞬流,電壓有時高達1200伏。而如果在辦公室及商店,瞬流產生的頻次可能達到90萬次/小時,額外增加的電耗在20%以上。
上世紀末開始出現的電磁調控技術,使用了電磁調壓、電磁移相、電磁平衡變換等技術,并且與微電腦智能控制電路組合,可實時監測電器負載變化的情況,根據當前電網實際參數,自動控制輸出實際需要的功率,達到精確匹配。并且,多余的能量還可以反饋給電網,提高電器設備的功率因數,降低線路上的損耗,提高系統用電效率,增大線路容量,使電壓平衡得到改善,減少電器設備附加損耗,延長電器設備的使用壽命,從而有效實現了系統綜合節電,大幅提高了節電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