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節能技術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節能技術 >> 余能利用 >> 正文
垃圾發電凸顯巨大商機
來源:不詳 時間:2007-5-10 17:37:16 用手機瀏覽

                              
    在廣州某大公司工作多年的蘇女士近日發現,為節約用電,公司的四部電梯在非工作時段只開兩部,這是十幾年來從未有過的事。電能的緊張已經到了超乎人們想象的地步,不少企業為拉閘限電叫苦不止。       
    另一方面,據統計,現在廣州市每日產生生活垃圾6800噸,每年產生的垃圾達到248萬噸,并以8%的速度逐年遞增,預計到2010年每日產生的垃圾將達到10000噸。目前廣州市處理垃圾主要采用填埋工藝,現有填埋場的處理能力已經逼近極限。    
在日本和西歐,處理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采取焚燒的辦法。焚燒后,垃圾的體積和重量較焚燒前減少90%和80%,產生的熱量還可用于發電和供熱。    
    據廣東省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胡慶新介紹,處理一噸生活垃圾,可以發電300—500度,扣除自用電后,上網電量有200—300度。以廣州為例,如果廣州目前已規劃投產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部投產后,年處理生活垃圾將超過100萬噸,年發電量將高達5億度!這不僅有效解決了垃圾處理的難題,而且可以解除企業用電短缺的燃眉之急。    
    市場前景相當可觀    
    目前,對生活垃圾的處理主要有衛生填埋、生物堆肥和焚燒發電三種方式。國內對垃圾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其優點是投資小,但占用土地面積大,并存在污染空氣和地下水的危害;而生物堆肥前期處理勞動成本非常大,但堆出來的肥效卻趕不上化肥,只能作為土壤感應劑使用。相比之下,垃圾焚燒發電前期不需要任何處理,焚燒后的殘留物也只有原有垃圾的10%—15%.垃圾焚燒發電具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三大優勢,是公認垃圾處理最好的方式。    
    國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市場前景廣闊,一些外資企業也聞風而動。日前,廣州市外貿局、環衛局、廣日集團等主辦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討會,該會議吸引了日本JFE工程技術公司、日立造船、三菱重工、法國升達等著名公司參加。對于這些公司來說,吸引它們的正是中國垃圾發電業產業化提速所帶來的巨大商機。    
    據悉,日本某公司在進入中國前曾做過一個調研,保守估計,到2010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的年投資額將高達800億元。另外,盡管“洋公司”技術高超,經驗豐富,但沒有本土企業合作,處理“土垃圾”也會水土不服,國內相關企業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契機。    
    產業化進程阻力漸小實際上,生活垃圾用于發電并不是個陌生的概念,早在1988年,我國就有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在深圳投產運行。但過去了近二十年,這一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行業在產業化道路上卻一直步履艱難,國內大多數城市處理生活垃圾仍以填埋法為主。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記者調查發現,原因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通過焚燒發電來處理垃圾成本較高,多數情況下只能由政府出面主導,市場化程度不高;二是垃圾焚燒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解決起來也很棘手。    
    2002年6月,國家計委、財政部、建設部、國家環?偩炙牟课摵铣雠_了《關于實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促進垃圾處理產業化的通知》,市場化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確立,垃圾處理費成為行業內企業除了售電收入外的另一塊穩定收入,而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也開始從深度介入向宏觀調控轉變。    
    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垃圾焚燒帶來二次污染的危害也在逐步減少。    
研討會間隙,胡慶新告訴記者,“現在煙氣、煙灰處理已可控制,逐漸達到嚴格的排放標準。二惡英(煙道中的氣體在逐漸降溫時形成的劇毒物質)的排放也控制在國家標準之內!    
    運營成本低廉收益穩定    
    在某一特定城市,投資者一旦與市政部門達成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協議及服務合同,則該廠的產品(電、熱)即獲得穩定的銷售渠道和收入,市政部門按合同約定的電價收購電廠所生產的電力。對垃圾發電廠上網售電,政府還制定優惠政策予以保護。據胡慶新介紹,目前廣東省內該類發電機組的上網基準電價是0.55元/度,各地市還可按照各自情況向上浮動。    
    市政部門還需要按時、按量、按質供應原材料(垃圾),并按核定的垃圾處理量支付垃圾處理費。相比一般企業,垃圾發電廠沒有原材料采購成本及銷售費用,直接的成本支出為人工及運營維修費用,主要費用是折舊和財務費用。    
    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收益穩定、運營成本低廉并享有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能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回報。同時,相關工程承包商、項目運營管理商及相關環節的咨詢顧問也將從中受益。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服務期限一般為25年左右,這意味著它的穩定收益期將長達25年。    
    目前國內垃圾焚燒發電廠多由政府投資建設,運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和DBO(設計—建設—運營)模式經營。隨著垃圾發電經濟效益的日益凸顯,一些民營企業以及上市公司也開始介入這一產業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銅陵發電廠粉煤灰綜合利用效益可觀
沼氣發電 一年節省燃料費20多萬
利用釀啤酒廢水發電澳開發新能源技術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