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蒸汽參數
常規超臨界機組汽輪機典型參數為24.2MPa/566℃/566℃,常規超超臨界機組典型參數為25-26.25MPa/600℃/600℃。提高汽輪機進汽參數可直接提高機組效率,綜合經濟性、安全性與工程實際應用情況,主蒸汽壓力提高至27-28MPa,主蒸汽溫度受主蒸汽壓力提高與材料制約一般維持在600℃,熱再熱蒸汽溫度提高至610℃或620℃,可進一步提高機組效率。主蒸汽壓力大于27MPa時,每提高1MPa進汽壓力,降低汽機熱耗0.1%左右。熱再熱蒸汽溫度每提高10℃,可降低熱耗0.15%。預計相比常規超超臨界機組可降低供電煤耗1.5~2.5克/千瓦時。技術較成熟。
適用于66、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設計優化。
2、二次再熱
在常規一次再熱的基礎上,汽輪機排汽二次進入鍋爐進行再熱。汽輪機增加超高壓缸,超高壓缸排汽為冷一次再熱,其經過鍋爐一次再熱器加熱后進入高壓缸,高壓缸排汽為冷二次再熱,其經過鍋爐二次再熱器加熱后進入中壓缸。比一次再熱機組熱效率高出2%~3%,可降低供電煤耗8~10克/千瓦時技術較成熟。
美國、德國、日本、丹麥等國家部分30萬千瓦以上機組已有應用。國內有100萬千瓦二次再熱技術示范工程。
3、管道系統優化
通過適當增大管徑、減少彎頭、盡量采用彎管和斜三通等低阻力連接件等措施,降低主蒸汽、再熱、給水等管道阻力。機組熱效率提高0.1%~0.2%,可降低供電煤耗0.3~0.6克/千瓦時。技術成熟。
適于各級容量機組。
4、外置蒸汽冷卻器
超超臨界機組高加抽汽由于抽汽溫度高,往往具有較大過熱度,通過設置獨立外置蒸汽冷卻器,充分利用抽汽過熱焓,提高回熱系統熱效率。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約0.5克/千瓦時。技術較成熟。
適用于66、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
5、低溫省煤器
在除塵器入口或脫硫塔入口設置1級或2級串聯低溫省煤器,采用溫度范圍合適的部分凝結水回收煙氣余熱,降低煙氣溫度從而降低體積流量,提高機組熱效率,降低引風機電耗。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1.4~1.8克/千瓦時技術成熟。
適用于30~100萬千瓦各類型機組。
6、700℃超超臨界
在新的鎳基耐高溫材料研發成功后,蒸汽參數可提高至700℃,大幅提高機組熱效率供電煤耗預計可達到246克/千瓦時。技術研發階段。
7、汽輪機通流部分改造
對于13.5、20萬千瓦汽輪機和2000年前投運的30和60萬千瓦亞臨界汽輪機,通流效率低,熱耗高。采用全三維技術優化設計汽輪機通流部分,采用新型高效葉片和新型汽封技術改造汽輪機,節能提效效果明顯。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10~20g/kWh。技術成熟。
適用于13.5~60萬千瓦各類型機組。
8、汽輪機間隙調整及汽封改造
部分汽輪機普遍存在汽缸運行效率較低、高壓缸效率隨運行時間增加不斷下降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汽輪機通流部分不完善、汽封間隙大、汽輪機內缸接合面漏汽嚴重、存在級間漏汽和蒸汽短路現象。通過汽輪機本體技術改造,提高運行缸效率,節能提效效果顯著。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2~4g/kWh。技術成熟。
適用于30~60萬千瓦各類型機組。
9、汽機主汽濾網結構型式優化研究
為減少主再熱蒸汽固體顆粒和異物對汽輪機通流部分的損傷,主再熱蒸汽閥門均裝有濾網。常見濾網孔徑均為φ7,已開有倒角。但濾網結構及孔徑大小需進一步研究?蓽p少蒸汽壓降和熱耗,暫無降低供電煤耗估算值。技術成熟。
適于各級容量機組。
10、鍋爐排煙余熱回收利用
在空預器之后、脫硫塔之前煙道的合適位置通過加裝煙氣冷卻器,用來加熱凝結水、鍋爐送風或城市熱網低溫回水,回收部分熱量,從而達到節能提效、節水效果。采用低壓省煤器技術,若排煙溫度降低30℃,機組供電煤耗可降低1.8g/kWh,脫硫系統耗水量減少70%。技術成熟。
適用于排煙溫度比設計值偏高20℃以上的機組。
11、鍋爐本體受熱面及風機改造
鍋爐普遍存在排煙溫度高、風機耗電高,通過改造,可降低排煙溫度和風機電耗。具體措施包括:一次風機、引風機、增壓風機葉輪改造或變頻改造;鍋爐受熱面或省煤器改造。 預計可降低煤耗1.0~2.0g/kWh。技術成熟。
適用于3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和超臨界機組。
12、鍋爐運行優化調整
電廠實際燃用煤種與設計煤種差異較大時,對鍋爐燃燒造成很大影響。開展鍋爐燃燒及制粉系統優化試驗,確定合理的風量、風粉比、煤粉細度等,有利于電廠優化運行。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0.5~1.5g/kWh。技術成熟。
現役各級容量機組可普遍采用。
13、電除塵器改造及運行優化
根據典型煤種,選取不同負荷,結合吹灰情況等,在保證煙塵排放濃度達標的情況下,試驗確定最佳的供電控制方式(除塵器耗電率最小)及相應的控制參數。通過電除塵器節電改造及運行優化調整,節電效果明顯。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約2~3g/kWh。技術成熟。
適用于現役3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和超臨界機組。
14、熱力及疏水系統改進
改進熱力及疏水系統,可簡化熱力系統,減少閥門數量,治理閥門泄漏,取得良好節能提效效果。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2~3g/kWh。技術成熟。
適用于各級容量機組。
15、汽輪機閥門管理優化
通過對汽輪機不同順序開啟規律下配汽不平衡汽流力的計算,以及機組軸承承載情況的綜合分析,采用閥門開啟順序重組及優化技術,解決機組在投入順序閥運行時的瓦溫升高、振動異常問題,使機組能順利投入順序閥運行,從而提高機組的運行效率。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2~3g/kWh。技術成熟
適用于20萬千瓦以上機組。
16、汽輪機冷端系統改進及運行優化
汽輪機冷端性能差,表現為機組真空低。通過采取技術改造措施,提高機組運行真空,可取得很好的節能提效效果。預計可降低供電煤耗0.5~1.0g/kWh。技術成熟。
適用于3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和超臨界機組。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