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9年,相對于一些行業勒緊腰帶過“苦日子”,光伏行業不僅不差錢,還在馬不停蹄地忙著擴張。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2月,火電、核電發電量小幅回落,風電明顯回落,太陽能發電加快,水電持續負增長。其中,火電同比增長4.0%,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核電增長14.0%,回落0.9個百分點;風電增長0.7%,回落20.0個百分點;太陽能發電增長15.2%,加快12.5個百分點。大環境走弱下,光伏行業如何獨善其身?
全球市占率超70% 國際競爭優勢明顯
作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光伏產品市場占有率從2010年的50%上升到目前超過70%。我國光伏產業在貿易摩擦的斗爭中越戰越勇,越做越強。
絕對的市場話語權來自于整體實力的強大。領先的研發和支撐技術幫助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升級,從全球銷售到全球制造,再到全球服務和投資。從輸出產品,到輸出管理和技術,再到輸出服務和經驗。我國在全球光伏領域內制造大國的地位持續鞏固并在進一步加強。
光伏市場的多元化也降低了行業風險。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前十名中有一半是發展中國家,其中包括越南、印度、墨西哥、巴西等。我國光伏企業在守住歐盟、東盟、日本等傳統貿易伙伴市場份額的同時,還加大了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進出口均有增長。僅前10個月就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出口總額。目前,超過30家光伏企業已在全球近20個國家建設工廠,產品遠銷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拐點將至龍頭企業還在加速擴產
在國內新增裝機大幅下滑的2019年,中國龍頭光伏企業卻始終走在擴產的道路上。隆基、中環、通威等國內光伏企業2019年全年已公開發布了超200GW的擴產計劃,僅隆基股份一家,便發布17次擴產公告,產品涉及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多個環節,總投資額超過380億元。根據集邦新能源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隆基、晶科、愛旭、上海數控、海泰新能等企業在2020年計劃投產項目的總規模已達到約100GW。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僅2019年結轉的項目規模指標超過36.64GW,保守預期會有18.3GW落地?紤]到2020年新增戶用指標4-7GW,新增競價、平價上網項目規模,2020年國內的新增年總裝機量應該超過40GW。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正是因為2019年的國內裝機量并不高,所以大家普遍認為2020年會出現恢復性增長,這也是企業布局擴產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在2019年國內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已經開始走向海外,這也需要產能支撐。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125GW,2020年到2025年間,全球光伏市場每年增長幅度約在7%左右。
從產品類型來看,單晶產品的優勢還在繼續。集邦新能源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2月,多晶用硅料均價為53元/千克,與11月均價59.75元/千克相比下跌了11.3%。而在硅片環節,多晶硅片的價格更是從11月的1.805元/片下滑至12月的1.693元/片,單晶硅片12月的人民幣月均價和11月的價格基本保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