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中國風能發電產業發展目前存在的幾大問題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1-1-12 23:33:07 用手機瀏覽

  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長期以來,我國電力供應主要依賴火電。,“十一五”期間,我國提出了調整能源結構戰略,積極推進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供應,改變過渡依賴煤炭能源的局面。隨著技術進步和環保事業的發展,風能發電在商業上將完全可以與燃煤發電競爭。

  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質保障。能源和環境危機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促進了風力發電產業的迅猛發展,風電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風電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的較多問題。

  一是產能過剩、競爭激烈。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風機產業的發展。中國風能協會數據顯示,在短短的幾年內,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從2004年的6家急劇擴張到了現在的70多家。此外,風電設備部件制造企業總數也已超過百家,僅葉片廠就有50多家。從企業產能計算,已經超過市場容量。

  到2010年,目前的70多家企業按現有規模全部建成,產能完全釋放后,風電設備產能將達到年產3500萬至4000萬千瓦。而今后十年,我國的風電場建設速度可能維持在年裝機1500萬至2000萬千瓦之間。因此,風電機組制造企業面臨不可避免的激烈競爭,風電設備市場也必將迎來殘酷的買方市場。市場經濟的法則決定了最終會淘汰一部分企業。有關方面預計,雖然現在國內有眾多的風機企業,但最終可能大型企業會剩下三、五家,中型企業剩下十來家,其余的企業將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

  二是核心技術缺失。近年來,我國風電裝備的技術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風機零部件方面,相比十年前我們什么都依賴進口,現在基本上什么都有能力國產了,一些主要零部件,由于性價比高,接到國外的訂單也不少。然而,大部分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并不等于風機就能實現國產化,在風機整機的研發和設計上,我們依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國規定風電場使用設備的國產化率要達到70%,但形勢并不樂觀,因為在這70%的設備中,絕大部分的技術引進于國外,知識產權仍在國外,而不是我國自己的技術。

  因為核心技術缺失,關鍵零部件大多掌握在外方手中,所以產業擴張受制于人。軸承、電控系統等供應依然是行業發展的瓶頸,國內企業還無法大規模自主生產。因為供貨時間、周期無法保障而影響生產進度,從而影響企業規模的擴張。

  風電產業的發展和進步不應盲目追求風電機組的裝機容量,而應從我國各地區風場風資源的優劣、當地電力需求及電網輸配電能力狀況、風機性能及發展通盤規劃,有序調控、全面協調、均衡平穩地發展。

  作為一個風能大國,要把風能產業做大做強,一定要建立一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只有掌握引進技術、擁有自己的新技術才能避免受制于人,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外,技術相對落后也導致了新能源不具備價格優勢,成為新能源無法市場化、產業化的瓶頸。

  歐洲市場正在進行新一輪對風機技術的革新,對調壓、調頻、無功輸出都有具體的要求,最終要求風電設備達到和其他火電一樣的調節能力,這是最終的目標。

  三是風電設備產品的質量還不穩定。由于風電設備制造業競爭激烈,有的企業為了盡早占領市場,把精力過多地放在產能發展上,沒有嚴格按照產品研發的程序,從科研樣機到產品樣機之間給出足夠的時間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而,目前國內風電制造企業的樣機剛出來,運行試驗周期不足一年,來不及反復試驗和論證,就進入批量生產了。通常,風機產品要求交付之后的使用壽命要達到20年,并且在前兩年,生產廠家要負責風機的維修和管理,一旦出現問題,還要賠償風電場由于停機、停電造成的經濟損失。

  所以,國內風機廠家仍須保持冷靜的頭腦,穩扎穩打地走好每一步,一味追求訂單卻忽略產品質量風險,是一種盲目的樂觀。

  四是風電場建設和電網建設還沒有做到和諧發展。目前,我國風電開發模式是“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而電網調節問題還沒有達到規;L電接入的要求。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突破1215.3萬千瓦,其中1000萬千瓦風電機組已通過調試可以發電,但僅有894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并入電網。

  目前在歐洲國家,風電裝機容量的比例能達到10%~20%,甚至可以達到30%,之所以能夠達到這么大的比例,除了歐洲的電網能力強外,還因為其擁有技術先進的風機設備,電網側的變電站可以控制電機側的風機,變電站通過網絡可以對各個風機的發電量進行集中控制。但我國使用的風機都是用最大功率輸出進行控制的,所以,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一旦超過5%就會嚴重影響電網側的正常運行。

  所以,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增強電網對大規模風電接入的適應性,包括增強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加強電源側和負荷側的管理。目前,正在規劃的智能電網建設是對風能利用方式很大的支撐。當然,我們在考慮接入大電網的同時,也要考慮分布式電源系統和區域間的調度問題。

  其次,要研發使用世界一流技術的風機,而不能使用落后的風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內蒙古達茂旗4個5萬千瓦風電項目獲核準
安順建風電場:總投資4.75億元 5月將竣工發電
2014年安徽省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量增長62.4%
國電集團公司在青海首個風電項目獲得核準
內蒙古達茂旗風電企業1-2月發電3.04億千瓦時
云南電網風電發電量突破5000萬千瓦時
河南洛陽風力發電實現“零”突破
四川攀枝花干壩子風電場項目4月并網發電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