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林伯強:中國“十二五”能源低碳轉型四大調整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1-1-6 18:38:59 用手機瀏覽

  中國的一次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但中國經濟發展勢頭不減,能源需求與排放將繼續增長。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的國際壓力將日益增大,未來的經濟發展與能源戰略規劃將受到二氧化碳排放約束。因此,中國需要通過能源戰略調整,選擇一個現階段經濟發展可以接受的能源結構和能源成本,2011年是調整的新起點。

  處于相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經濟增長和能源格局不會有太多的變化,需要應對的問題應該也大致差不多,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經濟的低碳轉型。那么,圍繞政府的低碳目標,“十二五”中國能源戰略至少應該有四個方面的調整:

  能源戰略調整之一是改變以前簡單地從能源供給側考慮滿足能源需求,將節能作為滿足能源需求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往的能源戰略,一般先確定某期間的能源需求,而后根據能源資源生產儲備狀況,確定能源投資和供給。當然,以往戰略也涉及節能減排,但是,節能不是約束條件。

  因此,能源戰略調整的基本思路是節能約束。那么,中國能源需求基本公式應該是:能源需求量=節能量+能源供給量。公式看上去雖然很簡單,但有很強的政策含義。在能源需求量既定和資金量有限時,要保證多少能源供給和多少節能,取決于投入。也就是說,資金既可以投向能源生產(進口),也可以投向節能,此消彼長。因此,政府可以通過選擇能源供給投入和節能投入,使滿足能源需求的成本最小化。因此,政府投入和公共政策引導資金流向,對能源投入的選擇至關重要。

  能源戰略調整之二是改變僅受資源約束的能源供需增長和能源結構戰略規劃,將二氧化碳排放作為滿足能源需求的約束,即對能源需求公式中的能源供給量加上二氧化碳排放約束。一個特定的二氧化碳約束量就會有相對應的能源結構。一般說來,二氧化碳排放約束越緊,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越低,油氣保持穩定,核、風和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比例則不斷上升。不同的碳排放量對應的能源結構,其能源成本會有所不同,對經濟增長、就業等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對不同的能源結構及其對應的能源成本進行分析,從經濟社會角度考慮是否可以接受該能源結構。政府可以將節能和排放約束下可以接受的能源結構作為能源規劃的基礎,考慮使用什么樣的政策支持能源結構的實現?梢灶A見,隨著二氧化碳排放約束收緊(排放量下降),對應的能源結構發生相應變化,GDP、就業等宏觀經濟變量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固體廢棄物排放也隨之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開始時,對GDP和就業的沖擊可能不大,但隨著排放約束進一步(收緊),對GDP和就業等宏觀變量的影響將加大,在排放約束達到某一臨界點時,相對應的經濟成本就可能是無法接受的。

  能源戰略調整之三是改變僅僅從能源供給側考慮能源安全。2010年的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55%,上升的速度比較快(每年大約3%),應該改變以往僅從石油戰略儲備考慮能源安全,將能源多元化和清潔能源發展來代替石油,作為能源安全的一個部分。

  這個戰略的主要含義是進行石油替代,降低對其他國家的能源依賴,同時減少國際油價波動對國內的影響,保障穩定能源價格下充足的能源供給。除了節能,還應該積極尋找和創造替代機會,比如說,電動汽車的發展。

  今后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與整體能源價格成正比,而不僅僅是石油進口依存度。石油價格上漲帶動煤炭價格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通貨膨脹指數,使政府宏觀調控面臨嚴峻挑戰。能源價格大幅度波動,除了影響整體經濟發展,還影響能源行業健康發展。因此,中國廣義的能源安全不只是一個石油儲備問題,更重要的是能源價格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問題。近期國際油價大幅度波動,就對整體經濟運行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能源戰略調整之四是各能源行業的戰略規劃必須站到整體能源的高度,應該改變以往各行業單獨進行戰略規劃。各類能源之間有替代性,隨著能源日益稀缺和能源價格走高,各能源之間的替代性會越來越強。在能源價格比較低的時候,替代成本比較大,替代動力不強,替代需要的投資大,因而替代可能是不經濟的。但隨著能源價格上漲,替代動力和替代條件日益充分。能源價格越高,替代投資就相對越小,替代可能性就越大。一旦能源價格走到一定高度,很多能源替代都將成為可能。日益增強的替代性使各種能源產品的價格具有聯動性,也就是說,石油價格上行會帶動煤炭價格上漲,盡管可能會有一段滯后期。這種價格聯動關系既與能源替代相關,也受心理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能源替代性和價格聯動性使各種能源之間具有約束的相關性,各種能源的生產和消費也互相約束。所以,能源各行業規劃只有站在能源整體的高度,才切合實際。

  (作者為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伯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超級能源部”提案促能源戰略再升級?
張國寶:‘十二五’需實施能源‘走出去’戰略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