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電力”)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簽訂合同,將國投宣城51%股權、國投伊犁60%股權、靖遠二電51.22%股權、淮北國安35%股權、張掖發電45%股權,以18.09億元轉讓于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煤”)。
據了解,早在2019年10月,國投電力董事會就審議通過了《關于掛牌轉讓部分子公司股權轉讓方案的議案》,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國投北部灣 55%股權及上述5項股權,于2019年11月4日掛牌期滿。截至第二次掛牌期滿,根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工作流程,最終確定五家標的公司股權的受讓方為中煤。
不良資產拖累國投營收
據國投電力之前發布的《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預掛牌轉讓部分子公司股權的公告》,此次轉讓的五家火電廠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截至2018年12月31日,6家火電廠資產總額96.75億元,2018年度營收45.25億元,凈利潤-6.61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述六家火電廠資產總額計90.25億元,營收24.19億元,凈利潤-0.43億元。
國投電力2019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靖遠二電、國投北部灣、國投伊犁、國投宣城四家公司負債分別為15.62億元、10.32億元、20.25億元、19.89億元,共計66.08億元債務。上述擬轉讓資產中,靖遠二電、國投伊犁凈利潤為-1.05億元、-0.33億元。國投北部灣凈利同比增長113.04%,達到0.37億元,國投宣城凈利0.6億元。不過,這兩家電廠的盈利在國投電力控股的火電企業中收入較低。
2019年上半年,國投電力實現凈利潤22.76億元,同比提高44.92%,其中水電業務貢獻凈利15.98億元,同比增長4.16%,占比超七成。據了解,國投電力目前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為54.15%,其中水電裝機占比48.77%,是國內第三大水電上市公司。即使上半年火電板塊業績有所回暖,但遠不如水電“賺錢”。
整個“十三五”期間,煤電經歷了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降電價、煤炭去產能,以及放開發電計劃等政策擠壓,長期呈現發展難壓力大的局面。記者梳理發現,國投電力一次性轉讓5家火電廠股權并非孤例。2019年,火電企業紛紛處置、出售虧損煤電資產,其中大唐火電有1處破產,4處轉讓股權;華能國際1處破產、1處即將關停;國電電力云南宣威火電廠2019年11月宣告破產。
中煤瞄準煤電一體化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記者,用電需求下降,致使火電目前仍然處于過剩狀態,加之2020年可能持續降電價政策,火電壓力巨大。也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煤價居高不下、電力過剩、新能源發展,均導致火電盈利空間受到擠壓,處置不良資產、逐漸轉型新能源,成火電企業發展趨勢。
今年“兩會”期間,國投集團董事長王會生曾表示,國投已完全退出煤炭業務,并開始投資新能源。據了解,2016年年中,國投就宣布推動煤炭公司向礦產資源開發企業轉型,計劃5年內全部退出煤炭業務。
對此,有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新能源盈利能力較弱,火電企業轉型仍是一個長期且面臨風險的過程。
中煤2019年半年報顯示,其煤炭業務收入為482.75億元,占比高達79.25%,其他業務如煤焦化業務收入占比為15.42%,煤礦裝備制造業務收入占比6.43%,中煤的業務結構仍以煤炭及相關業務業主。
對于中煤此次收購五家火電廠股權,林伯強認為,中煤或是想走煤電合營的道路!按舜问召彂撌敲弘娨惑w化的做法,既有煤炭又有電廠,很多問題可內部消化。目前行業的情況通常是煤好的時候電不好,電好的時候煤不好,所以中煤利用自己的煤礦資源整合電廠進行發電。”
市場分析人士均認為,中煤此次收購后,煤電聯營或可以保障并平滑企業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