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電投集團風電總招標量達1371.61萬千瓦,較上年增長超過5倍,位列首位。
2019年,風電企業在搶裝潮中奔忙。風電市場公開招標量升至歷史最高點。
據界面新聞記者綜合風電開發商電子商務平臺,以及公開招標網站的信息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風電市場公開招標量達6838.29萬千瓦(不包含民營企業未公開招標數據),較2018年的3350萬千瓦增長2倍,較2017年的2720萬千瓦增長2.5倍。
其中,陸上風電市場公開招標量為5216.91萬千瓦,是2018年的近2倍,占總招標量的76.29%;海上風電市場公開招標量為1621.38萬千瓦,是2018年逾3倍,占總招標量的23.71%。
風電項目的完整建設周期包括核準、招標、吊裝、并網四個流程。招標量是風電行業的先導指標,開發商多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
招標量攀升至歷史高位,意味著風電市場正進入景氣期。
平價上網將于2021年全面來臨,2019-2020年成為風電搶裝的窗口期。為在平價之前鎖定高電價,風電開發商涌入搶裝大潮,拉動風電招標量的攀升。
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對風電政策作出調整,將陸上和海上風電項目電價由標桿上網電價調整為指導價,作為企業申報上網電價的上限。
政策明確,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以及2019年1月1日-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將不再補貼。
風機的交付周期一般為1-1.5年。對于陸上風電而言,2019年進行公開市場招標,才能在2020年趕上最后的搶裝窗口;對于海上風電,盡早開發布局,則為了在平價政策靴子真正落地之前搶到高補貼電價。
除政策因素影響外,隨著“三北”特高壓輸電外送通道的持續投運,以及棄風限電的改善,“三北”地區裝機也在恢復性增長。此外,中東部風電建設節奏步入正軌,海上風電的規;_發,也使風電開發空間擴大。
目前,國內風電開發商仍以“五大電力”及華潤電力(00836.HK)、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等國企為主力!拔宕箅娏Α敝傅氖菄夷茉赐顿Y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能源)、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能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電投)、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和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在這八大風電開發商中,招標量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國家電投、華能集團和中廣核。
風電招標量可以折射出開發企業的風電開發力度,以及實力水平。
開發商憑借資質與風電投資能力、技術水平、設備先進性、實施方案以及上網電價優勢等多項因素,通過競爭拿到風電開發項目,在獲得風電核準后的約六個月內,辦理開工手續,同時進行設備招標。
2019年,國家電投風電總招標量達1371.61萬千瓦,較上年增長超過5倍,位列八大開發商之首。
其中,陸上風電招標量1181.61萬千瓦,海上風電招標量190萬千瓦。
2018年,國家電投的風電招標總量在這八大企業中排名第四。
國家電投是最早投入風電平價大基地的開發商之一,憑借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陸上風電基地——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陸上平價項目,成為2019年陸上風電招標量最大的開發企業。
隨著海上風電的規;_發,國家電投對海上風電也保持了較高的投入。
受到烏蘭察布風電大基地項目帶動,以大基地建設為主要形式的北方風電市場正快速增長,“三北”各大風電基地開發的節奏加快。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2019年,內蒙古啟動了12個風電大基地項目,裝機量達2340萬千瓦。
據金風科技(002202.SZ)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風電大基地項目預計總規模2500萬千瓦,“三北”平價資源成為大型能源央企爭相爭奪的目標。
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整機企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19年上半年,國家電投的風電招標仍是批量性的掛網招標,對招標項目進行集中審核,之后,為開發更多項目,二級公司只需報到集團就可進行招標。
招標量緊跟國家電投之后的,是華能集團。其由2018年的第五位躍升至2019的亞軍。
2019年,華能集團風電招標量達795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570萬千瓦,海上風電225萬千瓦。
上述風電整機企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華能集團2019年的電力開發力度明顯向風電傾斜。
華能集團提出2019年實現新能源三個“500萬千瓦”的計劃,并“保5爭8”,即開工500萬千瓦、建設500萬千瓦、并網500萬千瓦,力爭全部達到800萬千瓦。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華能集團2019年的“保5爭8”目標已基本完成,2020年的目標預期量或超過千萬千瓦。
2019年年初,華能集團提出“兩線”、“兩化”戰略!皟删”即北線和東線,分別指“三北”地區和東部沿海省份。華能集團計劃,在“三北”地區以特高壓送出通道起點為依托,布局風光煤電輸用一體化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在東部沿海省份,著力打造投資建設運維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發展帶。
相較于陸上風電,華能集團在海上風電的投入力度更大。2019年,華能集團的海上風電招標量僅低于三峽集團。
2019年5月,華能集團與江蘇省政府簽約,投入1600億元打造華能江蘇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至今已落實115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
上述風電整機企業人士表示,華能集團也是搶裝潮中反應最迅速的風電開發企業。2019年上半年,華能集團的風電項目開工建設項目是上年的19.5倍。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2019年3月,華能集團進行了21次陸上風電集中掛網招標,招標總量為186.6萬千瓦。
為鎖定更多的高電價風電項目,華能集團還將風電招標權利下放給了二級省公司,省公司可以跨省開發風電項目。
為鎖定產能,華能集團則提前對整機企業預付了部分貨款。“風電機組出貨前,整機企業就能拿到七成的貨款!倍辔伙L電整機企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2019年,中廣核風電總招標量為710.02萬千瓦,在各大風電開發商中排名第三。其中,陸上風電招標501.82萬千瓦,海上風電招標208.2萬千瓦。
2018年,中廣核的風電總招標量為各大開發商之首。
中廣核在“三北”大基地的投入力度逼近國家電投集團,先中標了300萬千瓦內蒙古烏蘭浩特興安盟平價風電項目,后斬獲200萬千瓦內蒙古烏蘭察布化德縣風電平價基地項目。
2019年,中廣核的海上風電招標量有所增加,但位次下降至第三。2018年,其海上風電招標量達161.6萬千瓦,是海上風電招標量最多的開發商。
風電招標量排名第四的是國家能源集團。
界面新聞記者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國家能源集團風電招標量為512.11萬千瓦,為2018年的3倍。其中,陸上風電351.71萬千瓦,海上風電160.4萬千瓦。
華潤電力2019年的風電招標總量為507.31萬千瓦,全部為陸上風電招標。
2018年,華潤電力的陸上風電招標量位列第一。2019年,其陸上仍保持較高的招標力度,但因海上風電并無增量,其招標總量排名從2018年的第三位跌落至今年的第五位。
三峽集團的海上風電儲備量最大,因此成為2019年海上風電招標量最大的開發商。
2019年,三峽集團總招標量為492.2萬千瓦,位居第六位。其中,海上風電招標量430.2萬千瓦,占總招標量的87%。
2019年,華電集團風電總招標量為407.73萬千瓦,位居第七位。其中,陸上風電招標377.73萬千瓦,相較2018年有所攀升,海上風電招標30萬千瓦,與2018年保持一致。
在這八大主要開發商中,只有大唐集團2019年的風電招標量不升反降。
2019年,大唐集團風電招標總量309.95萬千瓦,同比減少近兩成。其招標總量在這八家開發商中處于末位。
其中,大唐集團框架招標量為260萬千瓦;公開掛網招標中,陸上風電招標量為9.95萬千瓦,海上風電招標量為40萬千瓦。
2018年,大唐集團的風電招標總量360萬千瓦,在八大開發商排名第二,僅低于中廣核。
據界面新聞記者獲悉,大唐集團的招標方式與其他開發企業不同,對外進行的公開招標量較少,而以框架招標為主,即集團層面確定招標情況,2018年就鎖定了2019年的招標容量、招標機型與機組價格。
“框架采購相當于進行一大批項目的集中采購,排名前三的整機企業進入框架招標,給開發商供貨。整機企業在中標后還需進行二次優化,然后再定標!币徽麢C企業的產品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2019年風電機組價格走高,三季度,3兆瓦級別機組的投標均價達3900元/千瓦,甚至出現4500元/千瓦的高價,但大唐集團仍執行2018年不到3000元/千瓦的框架招標價格,整機企業不愿意給大唐集團供貨!睋晃粚哟筇萍瘓F的風電整機企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Wind資訊披露的電源工程投資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風電電源工程投資累計完成598億元,同比增長73%。這意味著,風電行業進入趕工期、搶進度的開工建設加速期。
但據上述人士表示,因內部調整、開工批復停整,大唐集團2019年前八個月的新增并網裝機速度明顯趨緩。
2019年的風電招標量達到歷史高點,那當年的風電新增裝機情況會如何呢?
另一風電整機企業陸上風機銷售部門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從招標到并網存在約三個季度的時間周期,2019年的招標量不會在當年的裝機量中快速凸顯。
該人士介紹,2019年的風電新增裝機,多為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招標的項目。因此,2019年的風電招標量雖然攀高,但全年的新增裝機量并不會同步大幅飆增。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在全國大型風能設備行業年會上表示,2019年風電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約25%。
2018年,全國風電新增風電裝機量2059萬千瓦,據此測算,2019年風電新增裝機量為2573.75萬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招標項目只有在節點時間內順利并網發電才能夠兌現高電價,但并非所有的招標項目都能順利轉化為并網量。
一風電整機企業管理層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對于陸上風電而言,2020年難以建設完成的項目,開發商將根據項目開工的情況進行取舍,停止或將部分項目轉為平價項目。
該人士稱,對于海上風電而言,如若搶不到0.85元/千瓦的高電價,延長并網時間一年,電價將下調0.05元。目前,0.75元/千瓦是可以承受的較低電價。海上風電項目若能在2023年前實現并網,開發商仍能實現較為可觀的收益。
但也有另一風電整機企業人士持不同的觀點。該人士稱,搶裝潮對投資海上風電的開發商而言,風險較大。海上風電受供應鏈產能薄弱掣肘,施工裝備不足、建設天氣窗口期短,且并網手續繁冗及消納有限。這將對海上風電搶裝量較大的三峽集團和中廣核等開發商形成并網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