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召開的2019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傳出消息,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我國將大力推進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此外,我國首家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于7月正式宣告成立,該交易中心將為整合煤炭市場信息、穩定煤炭價格、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給起到積極作用,對于我國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針對“推進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這一話題,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央財經大學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
記者:應如何理解“煤炭行業產供儲銷體系”這一概念?
邢雷:煤炭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它的產地無法人為設置,產地取決于自然條件。由于煤炭消費量很大,因此對運輸條件十分依賴,運輸成本高,也就決定了把煤炭產供儲銷綜合起來考慮會使成本最小化。
記者:是什么樣的行業背景使建設煤炭行業產供儲銷體系的理念應運而生?
邢雷:客觀原因就是由于我國東部煤炭產地儲量枯竭,煤炭生產地越來越向“三西”地區集中,“三西”地區總體煤質較 好、煤炭生產成本較低,但短板就是運距遠,運輸成本高,運距是制約“三西”地區煤炭經濟效益主要原因。煤炭消費地大多在東部地區,主要是華中、華東、華南地區。將“三西”煤炭產地與消費地整體考慮,合理地將生產與運輸、存儲、消費地結合起來,有利于降低成本,縮短供給時間、提升經濟效益。
記者:產供儲銷體系的形成將對煤炭領域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如何看待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煤炭產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邢雷:對煤炭生產單位和消費單位來說,推進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可以降低運銷費用,及時調節供給,實現市場穩定。
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煤炭行業發展已有多年,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對山西省統一的煤炭供銷、價格、運力安排起到積極作用。秦皇島煤炭網公布港口煤炭價格指數、庫存信息,對煤炭企業進行決策有很重要參考作用。
推動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匯總渠道,促使信息處理、歸納、發送更高效。比如現下某地需要一 定數量的煤炭,需要第一時間獲取到哪里能調集多少煤、何時能運輸的信息,因此需要整合各渠道信息。
煤炭產地和消費地如何合理劃分,保證運輸成本最低,這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從供給和需求角度來看,合理劃分區域、劃分供應鏈,合理安排運力,這樣合理地配置資源,能夠實現效益最大化。這樣就需要信息能夠及時得到處理,從而合理進行分配,可以實現不同煤炭企業的煤炭在時間、空間上合理配置到一起。就像一列車運煤,只運一家企業的煤炭裝不滿整車,運多家企業的煤炭就需要各個環節信息的采集及整合。
但由于煤炭市場存在長協煤、市場煤等不同價格的煤炭,且供給區煤企利益不同,供應方向不同,煤炭市場供求變化較復雜,真正推進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我國首家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的成立,對于促進煤炭行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有何積極影響?
邢雷:目前煤炭行業市場化步伐不斷加快,供需信息瞬息萬變,區域間的信息中心無法實現全國范圍的統一處理,不能從全國層面上實現最優化。因此,成立國 家級煤炭交易中心在煤炭行業信息的整合處理上會有積極作用,有利于存儲和運力調配統一配置,從而實現煤炭市場供需的平衡和價格的穩定。
記者: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邢雷:從行業角度來說,煤礦地理位置在哪、如何實現運距最短、時間最節約,這是需要統籌考慮的問題。例如內蒙古的煤炭運到四川,遠沒有陜煤集團的煤炭運到四川經濟效益高、運距更短、運輸成本更低。內蒙古的煤炭通常通過海運運到華東地區,相對更有經濟優勢。
有些地方煤炭質量雖差但運距短,這樣的煤炭資源就很難界定是有效還是無效供給,供給主要還是由市場決定,根據資源本身特性利用起來是最合適的,市場有需求、符合安全生產規定,我認為就可以劃分為有效供給。
對于煤炭的儲存,由于煤炭屬于大宗貨物,不建議大規模儲存,長時間儲存有自燃危險,起風后污染性很大,除非自備電廠需要大量儲存煤炭。從宏觀角度來看,應盡可能降低儲存量。目前我國已建立一些存儲基地,可以在一定基礎上調配市場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