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煤限制政策的長期存在與進口煤數量持續增加,是當下市場最為關注也是疑問最多的問題,本文就此展開詳細分析。
今年以來,隨著煤炭先進產能的不斷釋放及產地煤礦的復工生產,煤炭產量整體呈現增加態勢,數據顯示2019年1-9月份,全國原煤產量273645萬噸,同比增長4.5%,增速與1-8月持平。進口方面,今年以來國內及進口煤炭產量整體呈現增加態勢,供應相對充足,尤其是進口煤增幅明顯。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份中國共進口煤炭25057萬噸,同比增長9.5%;煤炭進口金額約198億美元,同比下降2.3%。
限制進口煤的政策一直存在,而且發改委也在去年的會議上表示2019年煤炭進口數量不得超過2018年,但為何今年以來進口數量一直呈現增加態勢呢?具體分析如下:
(1)冬季用煤高峰期來臨。臨近冬儲,保證煤炭市場的充分供應是首要任務,而進口煤對國內煤炭市場又是有效的補充。因此在此關鍵時期,出臺收緊進口煤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2)今年以來國內動力煤價格仍處于綠色價格區間的上方運行,整體高位運行。發改委規定的綠色價格區間是500-570元/噸。而今年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的實際成交的平均價格在600元/噸。價格仍處于偏高水平,如果收緊進口煤會進一步加劇煤價上漲。
(3)為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提供基礎。9月26日,國常會會議決定取消煤電聯動機制,將煤電標桿電價改為基準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這將進一步提高電價的市場化程度和水平;谀壳懊禾渴袌龉┬韪窬謥砜,電力市場化程度提高后,需要有合理的煤炭價格,才能更快更好的推薦電力市場化改革。
對發電企業而言,后期盈利空間會有收縮。政策中明確指出,基準價按各地現行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確定,浮動范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明年暫不上浮,特別要確保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只降不升。浮動電價的上漲幅度小于下跌幅度,而且2020年電價只能降不能漲,政策導向不利于燃煤電廠,燃煤發電企業要下調上網電價,電價下調后燃煤電廠的盈利能力會進一步降低。燃煤電廠盈利水平下降后,就只能打壓煤價。
對煤炭企業而言,后期煤價會繼續承壓。2020年電價只能降不能漲而且電價的上浮比例小于下浮比例,電廠利益要更多的向用電企業傾斜,因此電廠會維護自身利益只能向煤企施壓和索要利潤,因此打壓煤炭價格是必然。在當前煤炭市場供需格局不斷偏寬松的狀態下,發電企業會進一步打壓煤價,煤炭市場價格將承壓下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2020年的年度長協基準價格。
后期來看,隨著煤礦新增產能陸續投產釋放,國內煤炭供給能力將不斷增強,再加上后期出臺收緊進口煤政策的可能性較小,進口煤數量將持續增加,預計2019年進口煤數量突破3億噸是必然。后期來看,在國內繼續增量,進口政策執行放松的背景下,2020年煤炭市場供應偏寬松已成定局,而需求端難有大幅提升,因此煤炭價格重心將進一步下行,將在綠色價格區間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