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我國水電結構優化加快 |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19/9/24 18:30:02 用手機瀏覽 |
水電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是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上半年,我國水電產業受水資源充沛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水電消納步伐的加快,水電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中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上半年,全國新增水電裝機容量為182萬千瓦,較去年同比下降26.9%,總裝機容量達到3.54億千瓦。分區域來看,受地域影響,云南、湖南和浙江新增裝機容量較多,占全部新增裝機的70.4%,其他地區增長幅度緩慢。另外,受政策及等因素影響,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上升明顯,全國平均水平1674小時,同比增加169小時,分省份看,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省份是寧夏2334小時、湖南2195小時、甘肅2134小時、河南2087小時和青海1979小時。
綜合顯示,2019年,西南大水電、抽水蓄能電站大規模發展與東部小水電治理趨嚴,部分小水電退出市場情況并存的現象延續,我國水電結構優化加快,特別是隨著棄水現象的逐步好轉,水電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中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下半年,我國各地區來水情況較好,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有較大提升空間。但是在電力供應總體寬松的環境下,我國局部地區水電消納存在壓力,西南、西北地區棄水壓力或將加大。受到迎峰度夏影響,華北、華東、南方地區抽水蓄能電站,作為調峰電源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有一定幅度提升。
華中區域
華中區域是我國水電裝機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截至6月底,四川、湖北、湖南水電裝機容量較高,分別達到7376萬千瓦、3564萬千瓦、1272萬千瓦。河南、江西、重慶水電裝機容量較低,分別為398萬千瓦、635萬千瓦、594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容量來看,湖南省增長最多,達37萬千瓦,處于全國較高水平。
從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來看,除湖北同比降低91小時外,其他省份均同比增加,湖南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增幅最大,較去年同期提高764小時,達到2195小時。
中電傳媒電力傳媒數據研發中心跟蹤顯示,華中地區水電消納狀況最好,2019年上半年,各地不斷出臺政策促進水電消納,并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四川省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對四川水電促進效果明顯。第三季度,在華中區域來水情況較好的情況下,并受到迎峰度夏拉動,華中區域負荷將進一步攀升。
華北區域
華北區域水電裝機容量相對較低,其中山西、內蒙古水電裝機容量相對較高,分別為214萬千瓦、238萬千瓦。北京、山東水電裝機容量相對較低,分別為98萬千瓦、102萬千瓦。
從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來看,其中內蒙古最高,達到1373小時,山東最低,僅272小時。與上年同期比較均有一定漲幅,但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電傳媒電力傳媒數據研發中心跟蹤顯示,華北區域抽水蓄能電站相對豐富,華北區域抽水蓄能規劃顯示,該區域共有78處,裝機容量達到17300MW。近年來,有多座抽蓄電站相繼開工,但受到抽蓄電站因建設周期長,需配套電網支持等因素制約,該區域水電裝機容量增速相對較慢,但未來會出現抽水蓄能電站投產小高峰。另外,迎峰度夏期間,華北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偏緊、高峰時段存在電力缺口。預計,隨著抽水蓄能電站規模提升,對華北地區電網調峰作用將會更加突出。
東北區域
受地理因素影響,東北區域是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相對較低的地區。截至6月底,遼寧、吉林、黑龍江水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85萬千瓦、376萬千瓦、99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容量上看,東北三省無明顯增長。
從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來看,東北區域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較低,僅黑龍江達到1294小時,遼寧、吉林均有所上升,分別為860小時、1000小時。
中電傳媒電力傳媒數據研發中心跟蹤顯示,東北區域“十三五”期間開工規模約1000萬千瓦,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約900萬千瓦。預計,2019年該區域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還將進一步提速。近日,黑龍江省發布《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工業強省建設規劃(2019—2025年)的通知》指出,黑龍江水電發展要圍繞高性能、大容量水電機組,重點突破各類大型先進水電裝備技術,重點發展各類效率高、結構優化的常規混流式、貫流式、軸流式、沖擊式水電機組。預計,未來東北區域水電裝機容量將會有一定提升,水電在該區域能源結構的比重將會穩步提升。
南方區域
南方區域是我國水電裝機容量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截至6月底,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水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5336萬千瓦、1938萬千瓦、1506萬千瓦、1079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容量上看,僅云南增長64萬千瓦,為上半年全國水電新增裝機最多的省份,其余省份增長幅度相對較小。
從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來看,云南、廣西、貴州相對較高,均達到2000小時以上。與上年同期相比,南方地區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均有一定增幅。
中電傳媒電力傳媒數據研發中心跟蹤顯示,南方區域受到水電消納政策的推動影響較明顯,“棄水”局面有所好轉,貴州、廣西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未來兩年,隨著烏東德水電站、南盤江紅水河等水電基地大型水電機組相繼投產,南方區域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發電量將會進一步提升。
華東區域
華東區域是我國水電裝機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截至6月底,浙江、福建水電裝機容量較高,分別達到946萬千瓦、926萬千瓦。江蘇、安徽相對較低,僅為260萬千瓦、243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容量上看,浙江、安徽增長幅度較小,江蘇未有新增裝機。
從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來看,華東區域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總體較低,僅福建超過全國水電平均利用小時,其余省份普遍較低,但與上年同期相比,華東各省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均有一定上升。
中電傳媒電力傳媒數據研發中心跟蹤顯示,水利部日前公布了2018年度綠色小水電站名單,其中浙江省創建綠色小水電站數量最多,達到32座,自2017年水利部提出創建綠色小水電站以來,浙江、福建出臺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文件,對生態流量核定、泄放措施和監督管理作出明確規定,該區域的小水電得到有效規范,因此浙江、福建小水電得到有效治理。江蘇抽水蓄能電站比重較高,江蘇省發改委近日發布了2019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名單,涉及句容抽水蓄能電站、國信連云港抽水蓄能電站等多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隨著抽水蓄能電站的建成與配套電網設施的完善,抽水蓄能電站對江蘇電網支撐作用將更加明顯。
西北區域
西北區域是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相對較小的地區,僅青海省裝機容量相對較高。截至6月底,青海省為1192萬千瓦,其次為甘肅、新疆,分別為792萬千瓦、689萬千瓦,寧夏最低僅為42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容量上看,西北區域增長相對較慢,寧夏地區未增長。
從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來看,隨著北部通道的完善,西北區域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普遍上漲,西部地區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均有上升,寧夏、甘肅、青海三地是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省份,分別為2334小時、2134小時、1979小時。
中電傳媒電力傳媒數據研發中心跟蹤顯示,西北區域水電開發潛力巨大,尤其西藏地區是我國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近日華電在西藏建設的世界最高海拔水電站首臺機組座環成功吊裝,隨著外送通道的不斷完善,該區域水電裝機容量增長空間將會得到釋放。受到今年來水影響及消納政策的不斷推動,西北各省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有一定的提升,陜西、甘肅、寧夏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提升較為明顯。
綜合分析,2019年上半年我國水電穩步發展,受氣候等多方面影響,全國各地區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除湖北外均有一定提升,“棄水”問題得到初步解決,調峰、跨區輸送能力得到加強,預計,隨著電網的繼續完善,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及發電量將有進一步的提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