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建成各類沼氣工程1200余處 能源利用每年減排二氧化碳超百萬噸 |
來源:三峽宜昌網 時間:2019/5/23 10:45:25 用手機瀏覽 |
從5月17日召開的全市農村能源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去年底,全市沼氣用戶達42.8萬戶,建成大中小沼氣工程1206處,年產生沼氣1.4億立方米。通過農村能源開發利用,全市每年新增和節約的能源相當于68.5萬噸標準煤,可減排二氧化碳108.5萬噸、二氧化硫0.48萬噸。
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宜昌市堅持“清潔能源供給、生態環境保護和循環農業發展”的三重復合定位,按照種養集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要求,大力開展農村能源綜合建設,實現太陽能利用、清潔爐灶推廣、生物質能開發齊頭并進。累計改建省柴節煤灶80.8萬戶,安裝節能爐31.7萬臺,推廣太陽能熱水器25.3萬臺。
宜昌市以“四個一批”為抓手,高質量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建成一批優質樣板沼氣工程,夷陵區家家有養殖場,1500立方米大型沼氣工程年處理污水5萬噸,年產沼氣28萬立方米,對230個農戶進行集中供氣,多余沼氣發電,沼液通過管網直達蔬菜基地。創建一批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2017年、2018年命名表彰了20家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打造一批生態能源示范村,將精準扶貧、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能源建設結合起來,建成多能互補示范村10個,讓農民樂享現代綠色能源帶來的變革。培育一批長效服務主體,農村能源服務站、合作社等主體長年服務于農戶,及時解決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保證了全市沼氣使用率穩定在85%以上。
今年,宜昌市農村能源工作將以項目實施為重點,完成新增農村清潔能源入戶1萬戶,抓好小型沼氣工程和沼氣循環農業示范點項目建設。同時,抓好2019年中央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以基本杜絕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為目標,開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試點示范。積極參與農村“廁所革命”,改建一批沼氣衛生廁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