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風電行業進入“后補貼”時代 加強技術創新與提升發電效率成為必選題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18/10/26 11:03:11 用手機瀏覽

一個行業不可能永遠靠補貼生存。

“5·31”新政后,過熱的光伏行業迅速冷卻,逐步回歸理性。反觀風能行業,競價上網遲遲未有實質性進展,成為懸在這個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我國風電面臨新的考驗,即2020年風電平價上網目標的實現。記者了解到,近些年風電成本有了大幅度下降,在全世界范圍內,很多地方已經實現平價上網。

隨著風電平價上網時間愈來愈近,競價上網政策開始施行?梢哉f,未來幾年是風電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目前行業仍然面臨著非常多的挑戰,比如監管、基礎設施的建設等,當風電不再需要依賴補貼之時,企業又該如何面對新的環境,選擇一個美好的未來呢?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短期內補貼對像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發展有著很好的刺激作用,現在規模效應使成本不斷降低,逐步退坡是必要的。在“后補貼”時代,企業必須依靠技術進步降本提效,提升核心競爭力。

行業發展新時期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風電產業已經長大了。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提供的數據,2017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88億千瓦,其中并網容量1.64億千瓦。再據能源局最新數據,2018年1至6月份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794萬千瓦?傮w來講,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風電并網容量已達到1.716億千瓦。這些數據也反映出:中國風電依然保持著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我國風電產業發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主流能源央企正在從傳統的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積極轉型,成績斐然。地方企業和民營資本投資額度不斷增長,風電運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未來將持續保持高幅增長。

業內人士透露,我國的風電現在已經具備了同火電等傳統能源競爭的能力。今年風電招標單價有的在0.2元-0.3元/千瓦時,而多年之前,這個數據還在0.8元/千瓦時的水平,相較之下下降了一半都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指出,在電價下降的大趨勢下,風電平價上網將是我們全行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2018年或是風電行業的轉折年。據了解,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推行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各大制造商風機不斷推陳出新,整機價格持續下降,今年上半年已降至3200元,下半年將進一步探底。盡管行業預計新增裝機規模可能與2017年相當,但不同的是,一年來整機市場均價同比下降近1000元/kW,風機企業競爭更加激烈。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去補貼大限漸行漸近,已習慣于固定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的風電開發商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門,也開始嘗試通過創新競爭性資源配置方式,過渡到充滿變數的后補貼時代。

還有一點就是,在電價和補貼退坡的新形勢下,中國風電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既面臨著與傳統能源競爭,也面臨著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擠壓,還包括風電行業內各企業之間也在相互競爭。

秦海巖指出,現在制約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根本轉變,成本和技術不再是最大的制約因素。他表示,技術創新成為風電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事實上,面臨著市場競爭、電價退坡、棄風限電、補貼拖欠、生態環保等諸多挑戰,設備供應廠商、開發商等整個行業都在積極面對,進行各方面的探索。

提升發電效率

業內人士指出,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有本質區別,相比傳統能源對燃料成本的敏感性,新能源的邊際成本為零,其本質在于技術進步提升發電效率。風電效益提升及度電成本降低的關鍵因素依托于發電量。業內估算,風機年發電1%的電量提升,對應150元初始投資成本的降低。

中研普華研究員劉恒輝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未來的競爭中,開發商可以通過兩方面來為自己謀取一席之地。一是降低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是關鍵:橫向拓展產生規模效應、縱向衍生早期引入供應商、優化設計降低工程造價、優化運維降低運維成本提高可利用率等都是可選的突破口;二是量化風險收奇效:對于無法量化其風險的投標電價,是經不住市場競爭考驗的。一味地放大抗風險的余量得到的必將是過高的投標電價,相反的為了獲得更具競爭力的投標電價而忽視風險,那最后遭殃的還是自己。

行業人士認為,開發商作為風電產業的發展龍頭,應該在技術引領上發力,技術驅動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引導風電技術進步帶來度電成本下降的價值。

劉恒輝建議,在現有風電場投資經濟模型下實現風電場的預期收益,必須使用大兆瓦、高效率、小體積、低重量、便于運輸、吊裝安全的風電機組,以實現風電場整體投資不增加的情況下,提升發電量,降低度電成本。同時技術路線的多樣化亦可推動風電機組技術進步,還有綠色制造也是在風電發展建設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劉恒輝表示,總體來看,未來風電行業的技術發力點集中在以下方面:增大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提高葉輪的捕風能力;提高風能轉換效率;提高機組及部件質量;增強機組運輸、安裝便捷性;增強機組環境適應性等。

記者注意到,今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征求意見稿)》已接連出了兩稿,歷時多年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有望塵埃落定,必將進一步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極大利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林伯強表示,除了發展常規風電,未來還可以發展分散式風電、海上風電等,這些都有助于風電產業開拓新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可再生能源獲綠色金融重點支持
可調度電力短缺引發歐洲電價上漲擔憂
前9月遼寧棄風率降至1.29% 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22.5%
前三季風電并網容量達1.76億千瓦 發電量同比增速超20%
蘋果副總裁:2020年前在全球生產4000MW清潔能源
IEA: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仍需提速
未來五年歐洲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58吉瓦
特朗普能源新政影響甚微,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強勁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