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頁巖氣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2018年6月8日,埋深3925米的足202-H1井,測試日產量45.67萬立方米。
埋深3925米獲重大發現,這一突破,不僅標志著我國在深層頁巖氣勘探方面取得了重要新進展,也標志著我國與北美深層頁巖氣工藝技術的差距進一步縮短,展示了我國在深層頁巖氣規模開發方面的良好前景。
又一頁巖氣開發重大突破
此次獲得重大突破的足202-H1井,位于重慶市銅梁區石魚鎮,是西南油氣田部署的一口深層頁巖氣工藝技術試驗井。
該井3925米的埋深,預示著我國離頁巖氣的規模上產和開發更近了一步。在頁巖氣開發領域,埋深3500-4000米的頁巖氣,被定義為深層頁巖氣。
該埋深范圍內的頁巖氣資源豐富,是未來大規模上產和穩產的基礎。
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埋深3500米以淺頁巖氣資源的規模有效開發,但距離更深層頁巖氣的開發仍具有較大的技術差距。
多年來,我國對更深層頁巖氣的開發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例如在2012年,垂深3520米的陽201-H2井,測試日產量達43萬立方米。
2014年至今,威遠—瀘州地區共完鉆近50口深層頁巖氣井。2016年,垂深3600米的威204H7-1井,首年日產氣量11萬立方米。
而足202-H1井是目前埋深最大的頁巖氣井,也是中國石油在重慶地區獲得的第一口具有商業價值的頁巖氣井,對加快四川盆地頁巖氣勘探開發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四川海量頁巖氣有望被解鎖
近年來,隨著天然氣生產和消費速度的加快,我國加大了對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力度,開始嘗試實現由常規天然氣向非常規天然氣的跨越。
尤其是在2017年,我國頁巖氣產量達到90億方,占天然氣總產量的6%,產量紀錄再次刷新。
值得注意的是,這90億方的天然氣產量幾乎全部來自同一個地方——四川盆地。
在這一區域,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石油巨頭各自占領著頁巖氣發展的領地。其中,在川東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頁巖氣田——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田,2017年的產量達到60億方。
與中石化不同,中石油的頁巖氣開采主要位于川南地區,目前主力產區位于長寧—威遠區塊。
2017年中石油在四川的頁巖氣年產量達到30.21億立方米,約占全國頁巖氣產量的1/3。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來,四川盆地的頁巖氣開發優勢還將繼續保持,開發進程還將進一步加快。這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
首先,從勘探開發情況來看,雖然四川盆地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地區,但其勘探開發仍處于中早期階段,待發現資源量非常大。
據專家預計四川盆地的產氣量峰值將超過1000億立方米,承載著我國天然氣發展的未來。
而頁巖氣則是該地未來氣量增長的主體。僅從川南一地情況來看,就具備建成500至700億立方米的規模和穩產30年以上的潛力。
另外,從目前四川盆地主力頁巖氣田的發展勢頭來看,趨勢也愈加明顯。
在2017年,涪陵頁巖氣田如期建成了100億立方米年產能,相當于建成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
西南油氣田預計2018年頁巖氣產量可達41億立方米,新建產能約19.6億立方米。到2020年有望實現頁巖氣年產量100億立方米的目標。
多種跡象預示著四川盆地頁巖氣迎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而這種快速的發展進程也帶動了全國頁巖氣的發展。
頁巖氣全新發展時代來臨
2017年9月,國土資源部表示,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將建設長江經濟帶頁巖氣勘探開發基地。
該基地囊括了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江蘇、安徽等多個省份。
相關數據統計,該經濟帶頁巖氣可采資源量達到14.58億立方米,占全國的58%。巨大的資源量為頁巖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另外,財政部、稅務部也發布了利好頁巖氣的政策,自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對頁巖氣資源稅(按6%的規定稅率)減征30%,來促進頁巖氣的發展。
而從頁巖氣開采單位來看,對其也是高度重視。例如,在今年5月份,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在赴川渝地區調研時就表示,公司計劃到2025年的頁巖氣產量達到200億方。
中石化主要領導也表示到2020年國內天然氣產量將達到400億立方米,其中頁巖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據我國有關部門的統計表明,自2012年以來,四川威遠和長寧、重慶綦江和永川、湖北宜昌、云南昭通、貴州安順等地區相繼實現了海相頁巖氣勘探突破。
我國頁巖氣探明儲量從無到有,5年時間累計探明頁巖氣儲量超過9000億立方米。
而隨著多項利好政策的落實,再加上技術上的突破和開采單位的努力,我國或將離一個全新的頁巖氣時代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