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鄆城琦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在公司燃料加工中心看到,小麥秸稈和廢舊木料堆積成山,巨大的機器正在運輸著秸稈。
“公司每年消耗秸稈60萬噸、節能17.7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1000噸、二氧化碳26萬噸,提供綠色電力4.7億千瓦時、蒸汽9萬噸。除了秸稈之外,玉米芯、楊樹葉、樹皮木料等都可以在這里得到循環利用。”琦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武士軍告訴記者。
“今年,公司共收購秸稈兩萬余噸,每噸的收購價格是240元,直接給當地老百姓帶來500萬元的收入。為了更方便村民運送秸稈,我們在隨官屯、武安、李集等3個鎮成立了6個合作社,村民可直接將秸稈送往合作社。”武士軍說,經合作社將秸稈簡單加工,統一運到公司。接下來,公司將在20個鄉鎮建立合作社,每個鄉鎮至少一個,讓更多的村民從中獲利。目前,生物質燃料加工中心正在積極推進中,預計7月份投產。
“我承包了470畝土地,前些年處理秸稈是一件很頭疼的事,地里的秸稈全部焚燒。后來,國家有政策,禁燒秸稈,也不讓隨意堆放,實在沒有辦法,只能自己花錢將秸稈粉碎。粉碎小麥秸稈一畝地35元,玉米秸稈一畝地50元,每年光粉碎秸稈就要花掉近4萬元。2017年,琦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開始收購秸稈,F在收完糧食以后直接把秸稈送到琦泉,一畝地能帶來好幾十元的收入。去年賣了500噸玉米秸稈,按照每噸230元的價格,額外收入了十幾萬元,還節省了4萬元粉碎秸稈費用。今年,我已經賣了400噸小麥秸稈,再加上以后的玉米秸稈,總量能達到1000噸,可以獲得24萬元的收益!编i城縣潤民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建輝說。
鄆城縣副縣長王昌謙表示,生物質能源的推廣應用,使板材加工行業的下腳料得到較好的利用,同時也給農村秸稈禁燒工作找到了破解途徑,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下一步鄆城縣將利用省生物質能源推廣示范縣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物質能源規;、專業化、產業化、多元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