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望風興嘆”已經成為我國風電的真實寫照!笆濉睍r期,我國風電產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5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三北”地區風電棄風限電問題進一步加劇,棄風電量達到339億千瓦時,全國風電平均年利用小時數比2014年下降165小時,棄風限電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風電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矛盾。
專家認為,解決風電消納問題需要電源、負荷、電網三管齊下,大力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利用創新的市場思維解決消納難題。國家能源局負責人表示,風電棄風限電形勢加劇,主要原因是全國電力需求放緩、風電本地消納不足以及部分地區配套電網建設與風電建設不協調等原因所致。
更嚴重的是,在這些問題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的同時,風電裝機還在持續上升。按照《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億千瓦的發展目標。據此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每年需要投產20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風電產業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加強風電消納力度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我國風電基地多位于“三北”地區,離電力負荷中心較遠,同時由于“三北”地區在建風電項目規模大,局部地區存在風電送出的“卡脖子”問題,導致棄風率有所上升。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做好風電消納,要確保配套電網設施與風電項目同步建成投產,避免因電力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導致的棄風限電!
解決棄風棄電現象,可以從以下四方面來開展進行:
一、針對目前新能源發展存在的制約,亟需進一步加快特高壓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抓緊建設一批條件成熟、新能源基地送出需求十分迫切的跨區輸電通道,加快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新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
二、促進消納的同時要合理控制增量。專家表示,在內蒙古、甘肅等電力供應嚴重過剩且棄風嚴重的地區,應暫停或暫緩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的核準建設。針對我國能源和電力消費市場分布不均衡的特點,在新增風電裝機上,必須推動消納能力強的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的開發建設工作,鼓勵棄風率較低和消納市場落實的地區加快發展風電。
三、目前大風電基地普遍距離用電市場較遠,在并網速度難以及時跟上的情況下,積極開拓適應風能資源特點的風電消納市場,探索就地利用方式,提高本地電網消納風電的能力,也是解決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四、在拓展能源終端消費方面,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將認真分析冬季供暖狀況,結合風能資源特點和風電發展需求,研究利用冬季夜間風電替代燃煤鍋爐進行清潔供暖,制定促進風電清潔供暖應用的政策和方案,積極開展相關試點和示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