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煤價格在經歷了4年多的下跌之后,2016年有可能觸底。根據供需平衡測算,2016年在需求和供應量都溫和萎縮之后,供需達到基本平衡。動力煤下游行業包括電力、建材、化工、水泥四大行業,比例高達92%,其中電力行業占比達到68%,對動力煤需求起主導作用。根據材料、能源消費峰值的預測方法,預計2016年電力行業需求縮減4.17%,建材行業需求縮減5.47%,鋼鐵行業縮減3.36%,而化工行業基本維持不變。供給側煤炭產量縮減3%,凈進口縮減21%的背景下,動力煤有望在4季度實現弱平衡。
當然,即便達到平衡,動力煤的價格也不會沒有波動,而是根據需求的季節性變動。在夏季的7、8月份和冬季的11、12月份,都是動力煤需求的旺季。由于氣溫偏高和偏低都會增加空調和取暖用電的需求。電廠需提高負荷滿足需求,而這一過程,電廠自用煤的需求也會同時提高,導致用煤需求比年內的其他月份偏高。在淡季的4月和9月份,氣溫比較平和,用電需求略降,電廠通常利用這段時間檢修。自用煤的比例也大幅下降,導致需求較旺季有明顯下降;谝陨显,動力煤的需求波動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價格達到基本均衡以后,當需求好的時候,耗煤量增加,庫存消化較快。當社會庫存偏低的時候,煤礦和貿易商惜售導致價格上漲。上漲的價格導致部分停產煤礦有了利潤,開始復產。隨著產量的增加,供需達到平衡,當淡季來臨時,需求回落,庫存又累計起來。于是煤礦和貿易商又開始拋售存貨,價格下跌。如此往復,動力煤價格全年呈現上下波動的形態,期貨市場價格也呈現猴市波動特征。
實際上,動力煤供需平衡的預測是基于比較溫和的假設。2016年國家將工作重心轉向供給側改革,重點淘汰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落后產能,出臺措施解決人員分流、安置等問題,努力化解產能過剩,實現產需的逐步平衡。在措施出臺前,煤炭行業經歷了全行業虧損的境地,國有企業在虧損的情況下,咬牙堅持生產,保證年度生產銷售計劃按時按量完成,這也加劇了供需失衡,導致價格過低,如果堅持按低于現金成本就停產的原則,價格不會打到80%企業成本線以下。2016年開始,如果國有企業考核目標不再按照產銷量和利潤,則產量有可能比預測假設中下降得更快,平衡價格預計比原假設要更高一些,全年的價格中軸有可能向上調整,但價格波動的季節性仍在,因此全年仍然表現為猴市行情,僅僅是中軸向上調整。在去產能的道路上,美國用了10年,日本用了20年,所以牛市幾年仍不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