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莘縣十八里鋪鎮蘇堂村,一塊塊深藍色的光伏板鑲嵌在房頂上,組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斑@個光伏發電也就是屋頂電站,不需要勞動力,一次性投資,逐月取得收益,投資少、風險小、收入穩定,相當于買一份養老保險,非常適合!贝迕駝⒃雒裾J真地講述家庭光伏發電的好處。他的手機上詳細顯示著自家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發電功率、當日發電、累計發電、當日收益等,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
蘇堂村已有10戶村民安裝了家庭屋頂光伏板,村民劉成慶是該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算了一筆賬:“安裝的是5000瓦太陽能光伏板,一次投入4.2萬元。目前,已發電7個月了,發電總量有4000度。但根據光照強弱,發電量也會有不同程度地增減,預計一年發電最低也得7000度,一年算下來有7000多元的收益,投資回報率在17%左右,而且回報期長達25年,大約6年就可收回成本”。
而在王莊集鎮的田野上,一個占地800畝、由8萬塊光伏板組成的方陣格外顯眼!案邩藴输摷苁酱笈飪冗M行食用菌種植,棚頂上架設光伏板,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這種模式既滿足了棚下食用菌的生產,又實現了光電轉換,可帶動2200人就業,年產值4億元,增加農民收入8000萬元!蓖跚f集鎮黨委副書記栗曉麗興奮地說。光伏農業科技大棚的開發,是該縣增加農民收入,實施光伏扶貧的新舉措。目前,該縣建有20兆瓦棚頂光伏發電2處。
莘縣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主要形式有農村居民房頂、食用菌大棚棚頂、養殖大棚棚頂、冬暖式大棚后坡、河道及沉沙池部分水面等,已建在建光伏項目23處,總裝機規模46.1兆瓦,總投資4.26億元,年發電量5190萬千瓦時。
莘縣縣委書記、縣長張國洲說:“扶貧脫貧,關鍵是要找到好項目。我們把光伏農業科技大棚的開發,作為重要扶貧項目,是打好扶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之一。同時,積極推廣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特別是在省定貧困村大力推廣扶持,今年每個鎮(街)都要建試點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