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油價和布倫特油價雙雙跌破每桶30美元重要關口,國際油價一舉跌入20美元時代,創十二年低點。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關注:市場供過于求,油價底在哪里?
新年以來,大跌的不只有滬深股市,還有國際油價,跌幅甚至比A股還大。上周五,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和倫敦布倫特油價雙雙跌破每桶30美元重要關口。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2016年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29.42美元,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28.94美元,觸及12年以來的低點,這也意味著今年以來國際油價跌幅已經超過20%。新年至今不到10個交易日,國際油價一舉跌入每桶20美元時代。
去年12月1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還在每桶40美元上方。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每桶30美元的原油已經成為過去。對此,摩根士丹利發布最新報告說,現階段能源市場的環境“比1986年還要糟”,因為上世紀70年代以來,油價經歷5次大跌,而這一輪油價下跌幅度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更深、持續時間也更長。
上周三,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3個成員國的一籃子原油價格就下跌到每桶25.69美元。同一天,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阿曼原油期貨合約下跌到每桶25.88美元,這一合約是從中東向亞洲出口原油的基準。在全球一些原油價格最低的地方,例如在加拿大的有些地方,油價甚至不到每桶15美元。
關于這個話題,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作出了分析評論。
經濟之聲:導致油價下跌的因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比如全球經濟的暗淡前景導致石油需求疲軟、擔憂伊朗原油供應增加將進一步加重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石油輸出國組織沒有任何減產跡象、投行們紛紛加大看空原油的力度也助推了原油的下跌,等等。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林伯強:我覺得對全球經濟的悲觀預期是最近油價大幅度下跌的最基本的原因。確實是供需失衡,但是石油行業供需失衡的比例其實很小,有人估計去年的原油供給是每天95.5百萬桶,而需求是每天93.8百萬桶,產能過剩也就是5%左右。比起其他行業,這個供需之間的缺口其實很小。最關鍵就是朝前怎么走的問題。如果對全球經濟悲觀,那么避險的錢都往美國跑,就導致美元升值,對油價打擊應該是比較大的。目前最關鍵是需求的問題,供給方面即使伊朗進來,也只是短期的影響,它的產油量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經濟之聲:現在油價要穩住的話,取決于哪些因素?
林伯強:首先這個悲觀的預期必須扭轉。我個人感覺反彈應該也很快了,任何一天都有反彈的可能,因為目前二十多美元的價格已經嚴重低于非常多國家的成本了。一旦價格穩定下來,這種比較悲觀的預期就能得到扭轉。
經濟之聲:反彈可以預期,但是反彈的程度會有多高?會穩定在相對比較低的價位嗎?
林伯強:反彈的成都取決于經濟復蘇的速度。因為目前盡管供需的缺口不大,但仍然是供大于求。
經濟之聲:這個低油價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怎么來衡量它對于經濟的影響?
林伯強:對于產油國來說肯定是很慘的,而對于中國來說無論怎么算都是利大于弊。以我國目前的進口量,大概能夠省下1萬1千億人民幣左右,相當于我們10%的稅收。對于全球經濟而言,由于影響全球經濟的因素太多,所以現在很難去量化這個低油價到底是好處大于壞處,還是壞處大于好處。
經濟之聲:能不能在油價低的時候,降低一些我們自己的開采量?
林伯強:理論上可以這樣做,但是現實中比較困難。這跟煤炭保價是同一個道理,也就是說要控制產能必須是政府行為,很難是石油企業的行為。我看了一下咱們的石油企業,目前的產能在95%以上,也就是說經過這一輪價格大幅度下降,我們的產能并沒有很明顯的下降。
經濟之聲:國際油價對于我國油品質量的提高等等有沒有什么促進作用?
林伯強:這還真不好說,油品是否能夠提升,取決于政府的政策和政府的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