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生物質能 >> 正文
打破新能源“雞肋”窘境 生物質發電鐵肩擔重任
來源:新能源發展網 時間:2015-12-16 15:34:59 用手機瀏覽

    生物質發電在我國是一個正在起步的新能源產業,與常規的火力發電相比,生物質發電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具有節能、環保等優點。大力發展生物質燃燒技術對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輕環境污染、優化我國能源結構、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根據最新的能源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當前的能源消費總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式的經濟增長模式催生了體量龐大的能源市場。長期以來,我國能源供應以煤炭為主,這種格局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最常討論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風能和太陽能,但生物質可以而且應該在更新能源基礎設施起關鍵作用。

    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儲藏在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它直接或問接地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種新能源中,生物質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能轉化為固態、液態、氣態燃料。生物質能遍布世界各地,每年聚集的生物質能相當于人類消耗的化石能源的20倍,或者說,相當于世界現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生物質能源是對相關植物提取和加工后生產出的一種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燃料性物質。生物質能源因其清潔、可再生性而倍受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利用生物質原材料生產乙醇、甲醇、柴油等液體燃料,已成為全球新能源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生物質發電作是目前總體技術最成熟、發展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生物質利用技術。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國家能源局《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300萬kW,力爭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kW。生物質發電技術的推廣應用符合國家能源戰略多元化和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需求,對于推動我國生物質資源規模化、高效清潔利用具有重大的作用。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生物質發電行業在技術、設備以及產業環境培育方面均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經過產業初期魚龍混雜局面的錘煉,適合我國生物質資源現狀和農村實際條件的工藝、技術和設備通過大浪淘沙,體現出鮮明的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

    “從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目前生物質發電項目裝機容量已擺脫了一味求大求高的思維,轉而追求與項目周邊燃料資源情況相適應的規模,并根據燃料情況提出更合理參數配置?傮w而言,生物質發電產業目前已經進入了健康理性的平穩上升發展狀態。”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院長、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駱仲泱認為。

    生物質發電的前景可觀,但眼下的現狀并不是一帆風順。生物質燃燒技術與常規化石燃料利用技術相比仍然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力。為進一步促進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建議政府的有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研究經濟高效的燃燒技術,促進建立健全生物質燃料的收集、預處理和配送體系,鼓勵建設和使用生物質發電系統,這將對我國社會經濟和環境持續協調發展起到重大深遠的影響。

    業內權威專家還指出,在發展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同時,要加強對生物質資源的管理,科學制定生物質發電規劃,優化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布局,切實加強生物質發電的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積極促進技術研發和設備國產化,為生物質發電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

    低碳環保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生物質發電在低碳和環保上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無論從技術發展、產業現狀還是國家導向的角度來看,生物質發電都應承擔起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責任,未來應著力在降低化石能源依存度、提升能源供應可持續性、處置廢物物資源、避免化石能源耗用和廢棄物焚燒污染、促進農村經濟、實現工業反哺農業,促進“三農”問題解決等諸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綜上可知,積極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是推動節能減排的戰略舉措,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如何引導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是廣大科研人員、投資者和國家最為關心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長春為千萬噸秸稈“找出路”
亞洲可再生能源計劃 生物質市場前景
凱迪生態生物質發電龍頭重裝上陣 實現跨越式發展
生物發電廠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秸稈發電 變廢為寶
生物發電廠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秸稈發電 變廢為寶
生物質發電:政策支持企業給力
秸稈利用主動出擊 向生物質發電“進軍”
凱迪生態瞄準生物質發電和林業生態文明建設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