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國內成品油供大于求已成新常態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15-11-22 22:00:07 用手機瀏覽

    19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營銷所所長柯曉明在“第四屆中國國際石油貿易大會”上作了題為《全球煉油發展態勢和成品油貿易流向變化》的報告。他表示,受印度和日韓新產品過剩增加的影響,亞太成品油由短缺轉為過剩,未來出口要看競爭力。國內成品油市場已進入供大于求的階段,依靠出口帶動加工量的做法難以為繼。

    對于世界煉油格局,柯曉明表示:“從世界各區域的煉油能力變化來看,傳統意義上有三大煉油中心,就是美洲、歐洲、亞太地區。最近幾年,變化明顯的是亞太地區煉油能力增速很快,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地區就是中東!眮喬珶捰湍芰υ鲩L主要受到中國和印度的帶動。2014年煉油能力達16.8億噸/年,較2000年增加5億噸/年。2020年增加到18.2億噸/年,增速放緩。印度已是油品出口型國家,擁有世界級煉廠,競爭力較強。煉油實現跨越式發展,2000-2014年能力增長近一倍,位居亞洲第二。2015-2020年將增加4000萬噸/年,達到2.73億噸/年。中東地區成為煉油業快速增長的新星,正在謀求由單一的資源出口轉向下游加工,大力發展石油化工。

    對于成品油貿易流向變化,柯曉明表示,全球石油貿易重心正在從原油轉移為成品油。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后,北美煉廠從中東等地進口原油減少。亞太和北美地區油品大量過剩,出口增加。各地區成品油供需不平衡和結構差異是貿易流向基礎。2000-2014年亞太和北美由凈進口轉為凈出口地區,拉美和中東由凈出口轉為凈進口地區。具體到2014年汽油貿易,歐洲過剩汽油主要流向北美、拉美、非洲和中東;北美汽油動態平衡;亞太地區少量過剩的汽油主要出口到中東和非洲。

    在提到未來成品油貿易流向特點時,柯曉明認為,北美、中東、印度將成為主要出口地區;非洲和拉美是主要進口地區;亞太和前蘇聯地區供應過剩量將擠壓。美國汽柴油出口主要影響拉美,歐洲等地資源被擠壓,對中國直接影響不大;未來過剩成品油主要流向拉美與非洲,亞太往美國出口汽油可能性下降。中東地區供需矛盾突出,汽柴油進口,煤油大量出口;亞太汽柴油有進入中東的狀況。未來,印度成品油出口受中東和美國產能擴張影響,被迫向亞太集中。

    對于中國煉油進入國際市場的潛力,柯曉明分析認為,中國成品油出口傳統市場主要在亞太地區,煉油能力總體過剩,未來開工率提高將面臨出口壓力。2014年煉廠加工負荷約67%,出口成品油1952萬噸,汽煤柴油全面過剩。進口原油權放開,許多企業希望提高原油加工量,勢必加大國內成品油過剩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成品油價明日或迎下調窗口 國際油價上周大跌8%
9月末原油庫存環比增長2.38%
嚴重供過于求 煤炭市場旺季不旺
成品油價明日或小幅上調 油價時漲時跌成新常態
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頻繁 原油供過于求局面仍難改
2015年8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659萬噸
全球股市普跌 國際油價1日大幅下降
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20元和215元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