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末,大型煤企之間的“價格戰”愈加激烈,導致動力煤價格一跌再跌。記者從秦皇島煤炭網獲悉,本期(2015年10月21至10月27日)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于380元/噸,環比下跌4元/噸,跌幅較上期有所擴大,至此該指數已連跌15期,累計跌幅38元/噸。
本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繼續刷新發布以來的最低記錄,24個港口規格品中,價格下降的港口規格品仍為13個,繼續保持在半數以上,表明該地區動力煤價格的下降趨勢未改。
繼10月下旬神華明確下調煤價,新增外購煤種價格優惠之后,近日同煤、伊泰緊隨腳步,再次下調部分煤種平倉價,相比10月上旬銷售價格,跌幅為5-16元/噸。煤炭行業專家李學剛分析認為,目前負面因素的繼續消化,特別是更多煤炭企業對降價促銷措施的跟進,是促使本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及價格指數繼續下降的主要原因。
當前,煤炭市場“寒冬”加劇,煤企盈利能力持續惡化。據統計,截至10月27日,有20家煤炭上市公司發布了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13家明確虧損,2家稱利潤將大幅下降或虧損,占比達四分之三。在“陣痛”中苦苦掙扎的煤企為保住市場份額減產意愿不是很高,只能靠降價促銷,這更加劇了市場的消極觀望情緒。
從需求端來看,雖然大秦線秋季集中修已近尾聲,但沿線各港庫存尚未出現明顯下滑,電廠日耗低位徘徊,購煤積極性欠佳。截至27日,六大發電集團庫存合計1317.3萬噸,日均煤耗48.1萬噸,庫存可用天數高達27.39天。
隨著北方取暖季開始,部分地區煤炭需求將會有所提振,但市場對冬儲行情預期并不樂觀,短期內供過于求局面難有明顯改觀,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再創新低仍是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