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正值緊鑼密鼓制定《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時候,對于5年前《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原規劃》)的完成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盤點,應該是件頗具意義的工作,將對更加精確地編制好“十三五”規劃有所裨益。
天然氣消費量預測數偏大
《原規劃》中提到,“十二五”期間,“預計年均新增天然氣消費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到2015年達到2300億立方米!爆F在看,這個預計數字過大,注定無法實現了。年均天然氣消費增加量肯定達不到200億立方米;到2015年消費量連2000億立方米都達不到,估計在1900億立方米左右。
若按規劃中2015年預計達2300億立方米計,則年均需增加245億立方米,而實際5年之間的年均消費量僅增165億立方米,即僅是245億立方米的67.4%。絕對數更是相差400億立方米之多。
天然氣消費量何以偏大400億立方米?
(1)規劃編制者對于“十二五”期間的后半段出現的國民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增大的情勢估計不足,GDP值下降到8%以后,直接導致工業和化工用氣量的明顯減少。
(2)規劃編制者過高估計了各地改善環保的實力,忽視了發電企業對發電成本的重視。
一般天然氣發電較煤炭發電的成本要高出2倍左右,因此,除京津冀少數地區可以不顧經濟效益追求環保效益外,多數地方的發電企業在煤改氣方面還是很難推進的。尤其近幾年天然氣多次調升價格后,甚至出現“氣改煤”的現象。因此,發電用氣量也很難提升。
(3)因機動車油改氣叫停風波和油氣比價不夠理想,導致2015年天然氣汽車保有量增速大減。
本來2012年至2014年這3年中,我國天然氣汽車均以每年100多萬輛的速度遞增。車用天然氣量也大幅增加。但因2014年11~12月的“叫停油改氣”風波以及成品油價格的13連跌,致使不少地區車用天然氣價格上的優勢不復存在。從而導致推廣天然氣汽車的速度顯著放慢。車用天然氣增幅也有所下滑。
(4)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速度的放緩,民用氣增速也放慢。
因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我國城鎮化的步伐在“十二五”后半期明顯放慢。這恐怕是編制“十二五”規劃時始料不及的。
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2015年天然氣消費量很難超過1900億立方米,跟預計的2300億立方米相去甚遠。
國內天然氣產量目標落空
《原規劃》中明確提出“2015年國產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1760億立方米;其中常規約1385億立方米,煤制氣約150~180億立方米,煤層氣地面開發量約160億立方米。”實際情況是,由于煤制氣和煤層氣兩個指標完成無望而導致總目標達不到。
具體說,2014年煤制氣僅有幾億立方米,煤層氣地面開發量也僅36億立方米。可以肯定,2015年煤制氣不會超過50億立方米,煤層氣地面開發量不會超過60億立方米。此外,2015年頁巖氣達到65億立方米的目標也難以實現(筆者估計可達40億立方米左右)。
換言之,2015年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跟目標量相比,至少相差200億立方米。另外,據統計2014年國產天然氣產量僅為1329億立方米。要在2015年增至1500億立方米都相當不易,遑論增至1760億立方米?
天然氣產量目標落空的原因:
(1)對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生產規律認識不足。
《原規劃》是2012年發布的,而我國第一個煤制氣項目——大唐國際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項目是2013年12月才投產的。無獨有偶,我國首個投入商業開始的中石化涪陵元壩氣田也是在2013年正式投產的。因此,難免對這兩種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生產規律認識不足。平心而論,在示范項目尚未成功之前,過早的將尚處于試驗、探索階段的煤制氣、頁巖氣列入國家天然氣供應的行動計劃,本身就有冒失之虞,結果距預期甚遠就不足為奇了。
(2)對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中難點和不利因素認識不足。
例如沒有認識到煤制氣項目技術成熟度不夠,運行成本居高不下,對水資源依賴嚴重等弊端,致使多個煤制氣項目投產日期一延再延。最先建成的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項目剛投產一個多月就因技術故障原因而停產檢修。
又如煤層氣項目普遍存在與煤炭的礦業權“重疊——清理——再重疊”的惡性循環問題。頁巖氣項目也存在開采鉆井深度高達4、5米,資源地不少處于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等困難。
煤制氣僅有新疆地方標準DB653664-2014《煤制合成天然氣》,且于2014年才發布。
DZ/T0254-2014《頁巖氣資源量的評價技術規范》也是2014年才制定出來的。這三種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的共同特點是投資高、風險大、投資回收期長。
(3)往往將項目設計能力當做天然氣供氣能力的參考。在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上存在過熱和政策搖擺現象。
例如,在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一年時間內,國家發改委只批準了大唐國際內蒙和遼寧阜新、慶華伊犁和匯能內蒙古等四個煤制氣項目。2011年一個都未批;到了2012年就開始松動。2013~2014年之內更是以同意開展前期工作即“發路條”方式,2013年初至2014年4月就有17個煤制氣項目獲得路條。據了解,到目前已建成3個、在建和擬建項目一共61個,合計產能達2693億立方米/年。好在2015年又將出臺《關于穩定推進煤制天然氣產業化示范的指導意見》。
再如頁巖氣《頁巖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曾以展望方式提出:“力爭2020年產量達到600~1000億立方米。”后來被腰斬為300億立方米。
結果應了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挺骨感!庇谑浅霈F在2011年和2012年兩輪頁巖氣區塊招標后至今已過整整三年,第三輪招標一延再延,至今仍未進行。
(4)扶持政策有縮水現象。
例如關于煤層氣的扶持政策是中央財政按每立方米補貼0.2元,可是實際到位只有0.15元。
又如頁巖氣,中央財政的補貼標準為0.4元/立方米;但2015年之后標準縮減一半。
進口量預測值高太多
《原規劃》中預計2015年我國進口天然氣約930萬億立方米,而實際情況是2014年進口585億立方米,2015年進口天然氣可能會達600億立方米左右,進口量的預計量比實際高一半。這是由于天然氣實際消費量的銳減,直接導致我國天然氣供需缺口大幅降低所致。
如2015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僅為915億立方米,而國產天然氣產量為674億立方米(含頁巖氣和煤層氣)。供需缺口僅有241億方(盡管實際進口量達303億立方米)。
《原規劃》中提及“對外依存度預計2015年超過35%”。其實,在2014年對外依存度達到32.2%后,即已見頂,2015年注定將進入下降通道。
天然氣消費量占比預測較高
《原規劃》提到,到201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7.5%。因為我國2015年天然氣實際消費量將不到1900億立方米,而7.5%的占比是根據2300億立方米測量的。因此,達不到預計值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缺乏強有力的措施也是原因之一。例如,只要國家將天然氣門站價格再次下降讓油氣比價維持0.6:1,而不是0.75:1,同時讓私家車“油改氣”解禁則,我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和天然氣消費量必然迅猛增加,何愁占比不達目標值呢?
新增儲氣庫儲氣量目標無法達到
《原規劃》提出2015年新增儲氣庫儲氣量約220億立方米,約占2015年天然氣消費量的9%。實際情況是,截至2014年我國已建成18座地下儲氣庫的有效容量約為50億立方米,僅占2014年天然氣消費量的2.7%。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遠未實現
《原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國要完成1000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墒,截至2014年底只建成示范項目82個,在建項目22個,改建項目53個,距離1000項目相去甚遠。要在2015年一年內完成斷無可能。
分析個中原因,示范項目完不成則因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致。任何一項新生事物或擬推廣項目,都會有一個從點到線到面的逐步推廣過程,而不宜采用搞運動方式,簡單化處理。就像幾年前,當我國電動車保有量僅有幾萬輛時,就有權威人士提出2015年保有量要達到50萬輛的宏偉目標。這種缺乏依據的豪言壯語注定經不住實踐的檢驗。
《原規劃》目標數字與實際情況的對比梳理,不難發現,未能實現規劃的原因有對事物發展客觀規律認識不夠,對不利因素估計缺乏,目標制定的依據不足,加上政策落實不力,都是《原規劃》多個目標難以實現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