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月度報告指出,油價暴跌將迫使包括美國在內的非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削減產量,同時將推高對OPEC原油的需求。
IEA同時預計,2016年非OPEC國家原油日產量將下降近50萬桶,至5770萬桶,創下近二十年來最大降幅,將進一步促使供需失衡的原油市場的再平衡。
分析人士指出,其實2015年初,原油價格就已經進入區間底部,其間雖有反彈。這也使得OPEC主要成員國沙特備受煎熬,但如今看來,其利用低油價打壓競爭對手以維持市場份額的策略正在奏效。
IEA指出,美國石油產量可能受到沖擊,而美國原油產量下降可能使OPEC在2016年的市場占有率上具有更大的優勢,因此OPEC明年可能擴大產量。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美國石油產量降至近11個月低點,且可能在2016年繼續下降。而石油生產商已削減新生產計劃的支出,美國鉆井平臺數自2014年底以來也大幅減少。
“低油價環境迫使市場縮減產量和刺激需求,從表面上看,OPEC不顧價格以保護市場份額的策略似乎達到了預期效果,擠走了高成本、低效率的生產商。”IEA表示。
目前,由于原油長期維持低位,這使得原油需求出現增長跡象。從IEA月度報告提供的數據來看,大部分的需求增長來自發達國家,其中包括美國市場。不過,沙特逐漸提高的產量滿足了上述額外的原油需求。IEA預計,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170萬桶/天,升至五年新高,2016年將增長140萬桶/天。
不過,在這場石油戰中,沙特為首的OPEC成員國也受到了重創。此前數據顯示,沙特90%的財政收入來自原油產業。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沙特預算赤字將占到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左右,即約1400億美元。
標準普爾也曾在今年2月下調沙特經濟前景至“負面”,并指出沙特的經濟太過單一,無法應對油價持續大幅度下降。
而今年7月,沙特阿拉伯央行行長法哈德·穆巴拉克(Fahadal-Mubarak)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沙特政府今年向當地銀行出售了150億里亞爾(約合40億美元)的本幣債券。這是沙特自2007年以來發行的首批主權債券,主要籌集資金以填補低油價造成的財政預算赤字。
與此同時,即便通過低油價策略,打擊了美國頁巖油生產,但是目前原油市場供遠大于求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EIA10日公布最新的庫存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257萬桶,增幅高于預期。
對此,高盛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油市供應過剩預計將持續到明年。高盛預估2015年NYMEX原油價格為每桶48.10美元,此前預估為52美元。高盛并將2016年NYMEX原油價格從先前預估的每桶57美元下調至45美元。高盛同時調降2015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估,從稍早預估的每桶58.2美元下調至53.7美元,2016年預估從每桶62美元下調至49.5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