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總投資3億多元新建的5.8平方公里東凌水庫碧波蕩漾,飛鳥翱翔,國內旅游巨頭與如東縣人民政府合作投資100億元,建設東凌湖海岸濕地度假區,借助于中國最大的文蛤出口基地、花海田園和獨特的漁家民俗風情,不僅打造南通漁鮮文化旅游產業綜合體、大上海國際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還創建國家級漁鮮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讓游客在體驗漁家樂后帶回“戰利品”。
如東靠海,海洋資源、海鮮資源和灘涂資源豐盛;如東人善于吃海,從東凌墾區向西北的106公里海岸線上,已經排起風電機組長龍,年并網發電20多億千瓦時的“亞洲海上第一風電場”蔚為壯觀;廣袤的灘涂上是“天下第一鮮”原產地,每年吸引百萬中外游客來跳“海上迪斯科”,聽空中交響樂、泡洋口黃金泉、觀東方深水大港、品離水海鮮,去年接待游客突破30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0億元。
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融入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讓潛在的資源變成游客吃喝玩樂的旅游產品,如東縣委縣政府加速推進旅游經濟轉型升級,構建極具漁鮮文化風情的“生態文化型”休閑度假勝地,培育生態、文化、田園、旅游、產業等五大可持續發展體系,從海鮮養殖基地到國家級漁鮮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的轉變,從海洋灘涂公園到國際化生態文化度假區的轉變,從工業能源基地到旅游導向型創意產業綜合體的轉變,最終實現城市與鄉村、陸地與海洋、自然與生態的平衡發展。旅游產業向上、下游產業延伸,發展旅游休閑農業、旅游農貿產品加工產業、休閑養老等相關產業。從今年起,吸納外資、民資,投入300億元,沿海分區域培育休閑漁業與田園觀光板塊、風車基地與汽車運動板塊、灘涂基地與休閑娛樂板塊、漁鮮文化創意體驗板塊、環湖商務休閑度假板塊、養生養老基地板塊,形成南黃海漁鮮文化旅游產業綜合體。
打造沿海旅游經濟產業帶,如東借助國內旅游規劃設計專家團隊的智慧,對沿海灘涂、濕地資源重新劃分功能,由中國旅游研究院編制濱海旅游規劃,在特色休閑漁業、文化創意產業、新型能源產業、養生養老產業、商務度假產業、創意商貿產業、休閑娛樂產業、工業觀光產業開發進程中,全面導入創新元素,推進功能化、差別化、滿需化開發,以設施智能化、景觀靈動化、服務國際化、體驗時新化,不斷放大吸引游客的滾雪球效應。
如東是中國長壽之鄉,灘涂濕地擁有1000多種生物,縣委縣政府把保護濱海生態環境作為重中之重,凈化水環境、降低噪音污染、凈化大氣環境責任落實到人,全天候強化黃海水體、灘涂資源、生態植被等的保護,建設花海田園、濱海養生養老小鎮,構建綠楔、綠廊、綠道的旅游生態圈。在國家級海洋灘涂公園,開發灘涂浴場、灘涂餐吧、游艇俱樂部、風雨廊橋,推出漁鮮文化特色體驗產品,促進吃住行游娛購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