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7月進口原油3071萬噸,同比大增29%,創下歷史新高。這也是2015年以來中國月度原油進口量第三次超越美國。業內認為,在國內煉油廠進入檢修季且市場總體需求并不旺盛的情況下,原油進口逆勢增加意味著中國正借勢擴大原油儲備。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6月下旬國際油價開始下滑,中國石油進口量從7月份開始增長。當年8月、9月、10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均有所增加,12月更是創下進口新高。2015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同比大漲27%,達2949萬噸。7月,原油進口連續第二個月大幅增加。整體來看,今年前7個月,中國原油進口同比增幅達10.4%。
進入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二次探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紐約和布倫特原油價格跌幅均超過20%。在供應充足及美元走強的刺激下,截至8月13日收盤,紐約油價已跌至每桶42.23美元,創6年半新低。布倫特油價也已失守50美元關口,報收于每桶49.22美元。
預測機構普遍認為,在需求不旺且伊朗回歸的背景下,全球原油市場將在一定時期內呈現出常態化的供過于求,油價將因此面臨持續的下行壓力。高盛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目前全球原油日均供應已超出需求約200萬桶,受此影響,低油價還需持續一段時間。世界銀行稍早前預計,伊朗回歸將為全球原油市場增供約100萬桶,明年國際油價或將因此下降10美元/桶。而歐佩克8月11日發布的原油市場月度報告則顯示,7月歐佩克的原油日均產量再增10.1萬桶至3151萬桶,創下3年來新高,而在12月的例會召開前,該組織尚無任何減供保價的計劃。
國際油價頻現歷史新低為中國擴大戰略石油儲備創造了難得良機。按照國際能源署(IEA)公布的標準,確保石油供應安全的戰略油儲“安全線”為3個月,即90天的凈石油進口量。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去年11月首次對外披露的戰略石油儲備信息,我國第一階段戰略石油儲備的規模大約為9100萬桶,約合1243萬噸,僅相當于約16天的進口量,而同期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已超過7億噸。
據記者了解,我國戰略油儲起步較晚,2003年才開始籌建石油儲備基地。根據初步規劃,中國準備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硬件設施建設,預計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一期工程的原油儲備能力為1.03億桶,主要分布在沿海的鎮海、舟山、黃島和大連,目前一期儲罐已經全部存滿。二期石油儲備基地將向內陸地區傾斜,規模為2.32億桶,分列八處,包括天津、湛江、惠州、金壇、鄯善、獨山子、錦州、蘭州。三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庫容將超過5億桶,曹妃甸、重慶和海南等均為備選。2020年前,三期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的硬件設施將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