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煤炭業加快去產能 量價齊跌凈利潤大幅跳水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15-8-17 15:01:24 用手機瀏覽

    7月30日,國家安監總局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減礦、減產、減面、減人、減事故”,推動煤礦企業扭虧脫困、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煤礦安全治本攻堅,讓更多煤礦實現全年“零死亡”。同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媒體通氣會上表示,煤礦違法違規建設和生產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問題既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加劇了市場供需失衡矛盾,成為制約煤炭行業走出困境和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各部委針對煤炭行業轉型脫困如此密集地發聲,其困境可見一斑.

    量價齊降跌跌不休

    在2014年第四季度煤炭價格短暫的止跌企穩后,2015年煤炭行業再度深陷“寒冬”。

    據國家統計數據,上半年全國原煤產量17.89億噸,同比減少1.1億噸,下降5.8%;另據煤炭運銷協會快報,上半年全國煤炭企業銷售16.2億噸,同比減少1.42億噸,下降8.1%。產量降低,進口同樣大幅減少,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累計進口煤炭9987萬噸,降幅達37.5%;出口234萬噸,同比下降25.9%。

    反之,煤炭庫存則持續處于高位。截至6月末,全社會存煤已持續42個月超過3億噸。煤炭企業存煤持續在1億噸左右,重點發電企業的存煤可用天數達22天之久。

    伴隨著煤炭產銷量的持續下降,發運量的降幅也日漸擴大。上半年全國鐵路累計發運煤炭10.2億噸,同比減少1.27億噸,下降11.1%;主要港口發運煤炭3.3億噸,同比下降3.2%。

    其實煤炭產量下降并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英國石油公司(BP)中國官網6月10日發布的2015《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2014年世界煤炭總產量81.65億噸,比上年下降0.7%。當年全球煤炭消費只增長了0.4%,遠低于過去十年2.9%的平均水平。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跌至30%。

    而對于廣大煤企來說,比產量下降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煤炭價格的 “跳水”。

    從國內煤炭價格變動情況看,近三年全國煤炭價格大幅下降。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動力煤價格每年下降100元/噸左右,秦皇島港5500大卡下水煤價格由2012年5月的780元/噸下降至今年7月15日的410~420元/噸,降幅47%;僅今年就下降了110元/噸,價格處于近10年來的低位。煉焦煤價格降幅更大,平均比年初下降了80~100元/噸,降幅10%左右,同比下降300元/噸左右,降幅達30%。

    煤企虧損前路艱難

    煤炭量與價齊跌導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煤炭企業的凈利潤大幅跳水。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00.5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484.1億元,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已達到70%以上。

    煤炭大省山西上半年全省煤炭行業虧損超過40億元,連續12個月全行業虧損,利潤同比減少60.7億元。

    而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陸續揭曉,在已發布半年報或業績報告的企業中,僅有露天煤業一家實現盈利增長,其余企業凈利潤同比跌幅均超40%。國內煤炭行業標桿的中國神華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877.83億元,同比下滑32.1%;凈利潤約117億元,同比下降45.6%。這已經是中國神華自2012年起連續四年處于下降趨勢。

    從“黃金十年”挖煤就能賺錢,到如今“多挖煤不掙錢,少挖煤丟市場”,煤炭行業未來依然將面臨“冰火兩重天”的考驗。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市場環境變化,房地產萎靡、焦化和鋼鐵行業產量過剩、電價下調等因素都導致了煤炭市場需求的低迷。而近兩年來城市霧霾問題備受關注,來自環境政策層面的約束正在不斷加強,進一步引發了全社會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的反思。2014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就已經由2013年的15.6%提升至16.9%,潔凈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對煤炭的替代作用明顯。

    產能過剩政策來扶

    除了這些市場耳熟能詳的原因,煤炭行業困境更深層的原因還在自身。

    “黃金十年”期間,煤炭產能迅速擴張,建設大幅超前,產能過剩壓力加大。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通報,2006年以來,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3.3萬億元,累計新增產能30億噸;目前全國產能超過40億噸,在建項目規模超過10億噸,新增產能正在集中釋放。更有一些地方和煤炭企業違法違規盲目建設生產,采取“以量補價”的方式搶占市場份額,進一步加大了產能過剩壓力。 事實上,早在2014年國家相關部委就開始推動煤炭行業脫困工作。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將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顯示,煤炭資源稅改革后,煤炭企業總體負擔減少22.34億元。10月份,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調整煤炭進口關稅,決定從10月15日起,取消多個煤種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實施3%~6%不等的最惠國稅率。

    進入2015年后,如何化解過剩產能更是成為政策加碼的重點。3月份,國家能源局下發《做好2015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全國2015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計劃,要求在2015年要淘汰煤炭行業落后產能7779萬噸、煤礦1254座。短短一個月之后再次下發 《關于嚴格治理煤礦超能力生產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15年底開展嚴格治理煤礦超能力生產專項活動。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對違法違規建設生產煤礦實施聯合懲戒的通知》,要求有關部門和行業企業,必須嚴格治理違法違規煤礦建設和生產,嚴格治理超能力生產。

    分步轉型加快“去產能”

    針對當前煤炭產業迫切需要加快“去產能”的現狀,業內人士的觀點其實沒有根本性分歧,認為要想通過市場機制調控產能,使煤炭企業脫困,首先要抑制住新增產能的沖動,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煤炭開發布局,推動煤炭結構調整,提高生產集中度;其次要減輕煤炭企業負擔,解決稅負重和鐵路運費調整等問題,同時加快分離煤炭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工作;此外還應健全衰老報廢煤礦退出機制,從政策上支持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則從行業協會角度建議,應強化企業自律意識,主動減產,以控總量、穩價格為重點,堅持內部挖潛,努力維持市場供需平衡,防止降價促銷,引發惡性競爭,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努力促進煤炭經濟平穩運行。

    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劉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認為與當前絕大多數產能過剩行業一樣,煤炭企業的退出機制并不完善。如果按照上述市場機制的邏輯,目前符合被市場淘汰的企業,往往都具有職工多、債務重、轉型困難等問題,行業脫困工作依然繁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多重因素造成七月進口煤數量上升
季節性利好煤炭需求回升 煤價跌幅放緩
煤炭遭遇行業冰點 亟待轉型回暖
凈利下滑 煤炭業從沸點降到冰點
煤價八月夯底 為“九翻身”暖場
神華再放大招促銷 煤企或迎新一輪降價潮
需求減少已成新常態 產能過剩始終困擾煤炭行業
神華8月份銷售價格政策出臺 煤炭降價再起波瀾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