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7月份進口煤炭2126萬噸,同比減少204萬噸,下降8.76%,但環比增加466萬噸,增長28.07%,是今年我國進口煤數量首次突破2000萬噸。
據記者了解,自2009年開始,我國便由煤炭凈出口國轉變成為凈進口國,煤炭的進口量更是一路飆升。尤其是2013年,我國累計煤炭進口量高達3.27億噸,刷新了我國煤炭進口量的新高,煞有風馳云卷之意。然而,隨著2014年《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發布,我國煤炭進口量開始出現大幅下滑。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可知,我國2014年煤炭進口量為2.9億噸,下滑10.9%。今年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為1678萬噸,同比下滑38.4%,成為15年來最大單月降幅。而到了2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再創新低,煤炭進口量為1526萬噸,同比下降33.13%,環比下降9.06%,也是自2012年以來的月度最低記錄。7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出現罕見環比增長,究竟是何原因導致?筆者認為主要是受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高溫天氣帶來利好,導致用煤需求增大。進入7月份,我國各地迎來大范圍的高溫天氣,隨著“桑拿天”天氣的出現,民用電負荷增加明顯,從而帶動火電廠耗煤量的增加,出現了小高峰現象。7月16日,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合計較幾日前的50.2萬噸低位水平猛增至69.9萬噸的高位水平;下半月開始,市場行情有所好轉,到達北方港口的拉煤船舶略有增加,港口吞吐量有所增加。步入八月份,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合計更是創今年以來新高,達76.8萬噸,用煤需求增大進一步顯現。同時,我國南方省市很多電廠均按照外煤指標進行了鍋爐改造,仍然保持著一定數量的采購。雖然7月份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水電運行良好,但“迎峰度夏”期間耗煤數量較淡季還是有所提高。
澳大利亞煤關稅調整,主要出口國持鼓勵態度。上半年,我國進口煤炭排在前五位的國家分別為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朝鮮、俄羅斯和蒙古,我國共進口上述五國煤炭合計9530萬噸,占我國全部進口的95.45%。而作為我國進口動力煤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在當地時間6月17日下午在首都堪培拉與我國簽訂了《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至明年1月1日起執行,協定規定焦煤關稅將從生效之日起從3%降為零,而動力煤由6%在兩年內降至為零,關稅的調整再加上主要出口國對煤炭出口基本上持鼓勵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國進口煤數量的增加。
國際煤價下跌,價格優勢明顯。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國際煤價總體下跌。目前,國際三大煤炭港口煤價已全線突破了60美元關口。截至8月初,澳大利亞5500大卡動力煤到華南港口含稅價為400元/噸,較秦皇島港煤炭到岸價低30~40元/噸,在如此誘人的情況下,我國沿海地區采購進口煤意愿較強烈。此外,國際油價的下跌,致使澳大利亞煤炭的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大降,大大刺激了澳大利亞煤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