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 或倒逼氣價改革提上日程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5-8-11 13:04:51 用手機瀏覽

  今年以來,由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油價不斷下跌,我國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相比在工業、車用領域的經濟性能越來越低,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天然氣現有市場需求提升空間不大,但這為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贏得了空間,或倒逼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

  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

  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正在不斷放緩,天然氣產量及進口量增速已明顯超過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進口29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53%;上半年產量為6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79%;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906億立方米,同比僅增長2.1%。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速為8.9%,2013年增速為13.1%。

  一方面,天然氣的消費量增速明顯不及往年,天然氣庫存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產量增速依然相對穩定,天然氣的庫存量相對往年的庫存量已經由20億立方米增加至70億立方米。

  究其原因,自2012年起,國內GDP增速已經連續三年維持在10%以下,今年上半年國內GDP增速只有7%,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新常態”階段,經濟大環境的相對疲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

  同時,目前國內天然氣在各個應用領域的價格,遠遠高于其他替代能源,經濟性幾乎完全喪失。據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郄婧介紹,在不考慮熱效率的情況下,液化石油氣的經濟性最佳,甚至接近高出天然氣100%以上,即便把熱效率、環保因素等考慮在內,天然氣的經濟性也很低,更不要說工業用戶改裝天然氣還需要一定成本。

  更為重要的是,天然氣定價機制缺乏與替代能源價格的聯動性,導致天然氣在面臨替代能源價格下行時陷入被動!敖谠蛢r格上漲乏力,若天然氣下調價格難以實現,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天然氣的價格優勢將持續受到沖擊。”郄婧說。

  據卓創咨詢監測,相較相關的替代產品如煤炭、成品油、焦爐氣、液化石油氣、燃料油等,天然氣在車用、工業用、發電等領域基本喪失經濟性,車用LNG經濟性能首當其沖,LNG重卡銷售受阻,中國LNG汽車保有量出現下滑。預計今年年中國LNG汽車保有量為20.5萬輛,增速同比下降20.82%。

  “按照目前10%以內的消費增速,想要達到發改委《關于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的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達到4200億立方米,難度比較大!弊縿撡Y訊天然氣劉廣彬說。

  倒逼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

  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從2011年“兩廣”試點開始,2013年正式啟動,經過2013、2014年兩次存量氣上調,今年4月增量氣下調,實現了天然氣存量氣和增量氣的價格并軌,同時同時放開大用戶直供氣價。

  此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天然氣價改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下一階段的目標是總結放開直供氣價格的經驗,繼續推動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在2015年全面建立居民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同時完善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合理制定管道運輸價格。

  目前,我國天然氣市場定價機制短期內將以凈回值倒推法作為定價的主要依據,參照的是替代能源的價格標準。

  郄婧表示,這種定價體系雖說市場化程度相對已經較高,但仍無法體現天然氣本身的市場供需情況。而且由于聯動機制尚不明朗,在替代能源價格(尤其是油品價格)劇烈波動時,天然氣價格反應偏慢,在一定時間內容易造成經濟性下滑的問題。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表示,目前我國天然氣價格水平與替代能源相比(LPG、燃料油等)在工業領域、交通領域的經濟性明顯偏低,市場缺乏自主改氣、自主用氣的積極性。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實行的天然氣定價機制是在高油價時期制定的,已不適應當前油氣價格的調整速度和幅度。低油價時代,首先需要對現行天然氣定價機制進行調整。

  劉廣彬指出,一方面,要建立更為健全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做到與替代能源價格及時聯動,保持天然氣的經濟性。另一方面,加快能源綜合改革,放開上、中游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輸板塊,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形成真正反映市場需求的價格。

  專家表示,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價格調整只作為配套舉措,重點是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當前要著力推動網運分離,加強對輸配氣成本的監管,將其控制在合理的區間。逐漸允許下游用戶自由選擇供應商。放開門站價格管制,實現能夠真正反映市場供需的價格機制。只有通過這樣的改革,上游企業下調供應價格才有可能傳導到基層,讓下游用戶受益。

  “市場需要新的增長點,政府需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刺激,使得我國天然氣市場消費增速出現反彈。”劉廣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移動加氣”新突破 我國天然氣儲運裝備領跑世界
4月我國天然氣消費同比下降5.9%
俄烏就供氣爭端達成一致歐盟進口天然氣得以免受牽連
天然氣消費增速去年創新低 或影響第三次提價
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升至32.2%
2020天然氣占比超10% 發電領域待突破發展瓶頸
2014年前三季天然氣消費增6.8%
中英簽訂能源超級大單 天然氣進口水陸并進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