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供過于求 油價再啟探底之旅
來源:中國證券報 時間:2015-7-24 15:38:07 用手機瀏覽

  進入7月,國際油價反彈勢頭戛然而止。截至22日收盤,紐約商業交易所9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下跌3.3%至49.19美元,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倫敦洲際交易所9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62%至每桶56.13美元。二者7月以來的累計跌幅分別為16.8%和11.1%。

  多家機構指出,油價此前的暫時反彈實際上缺乏基本面改善支撐,原油供過于求的形勢不僅沒有緩解還有所加劇。高盛甚至直言,4月的油價上漲破壞了原油市場的再均衡過程,并為接下來油價繼續下跌埋下了伏筆。油價持續低迷可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三因素致原油供應增加

  去年6月,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曾漲至每桶106美元,但隨后開啟了半年多的暴跌旅程,至今年1月最低曾跌穿每桶45美元大關,累計跌幅將近60%。隨后今年4月國際原油價格反彈,5月和6月徘徊在每桶60美元左右。

  業內人士指出,大量潛在供應釋放可能加劇了原油供過于求的形勢,這是油價7月重新走入下跌通道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伊朗局勢因素。相關國家(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7月14日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解決核問題的協議。市場普遍預計,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將明顯增加,全球石油供過于求形勢或更加明顯。

  加拿大皇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負責人卡福特指出,協議達成后6至8個月內,伊朗石油出口量將明顯增加。當前全球石油每日產出已經達到創紀錄的9200萬桶,而施加于伊朗的制裁措施解除后,更多來自伊朗的原油將涌入國際市場。

  一位伊朗石油部副部長曾表示,在該國面臨的制裁被解除后,伊朗希望快速將原油出口產量翻一番,同時推動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其他成員國更新市場配額體系。在制裁取消后,伊朗的石油日出口量將增長100萬桶。而卡福特認為,在油市無疑已經處于供過于求的大環境下,伊朗的石油日出口量只需增加 50萬桶,國際油價就會進一步走低。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在協議達成后的次日已經要求旗下所有油田今年增產。如果市場需求充足,該公司的石油產量將能夠達到被西方制裁前的水平,即每日 400萬桶。伊朗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當日表示,該公司希望達到制裁前的產能,并且去年已經在主要油田進行了增產測試,今年也已經接受了在所有油田增產的指令。

  其次,美國原油供應和庫存也可能增加。大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統計數據顯示,在7月前兩周,美國開工原油鉆井數量連續兩周上升,一改過去連續29 周的下滑趨勢,這顯示出美國頁巖油產量正在回升。市場人士表示,外界開始進一步擔憂美國頁巖油生產可能保持強勁,并持續給油價造成壓力。

  美國能源信息局22日公布的原油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全國的商業原油庫存增加250萬桶至4.6389億桶,高于5年來同期均值,而預期為減少 225.8萬桶。此外,除西海岸庫存減少76.2萬桶外,其他所有地區庫存均上升,美國原油期貨主要交割地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地區的原油庫存增加81.3萬桶。

  再次,歐佩克整體供應也有望增加。花旗銀行分析師埃文斯表示,除美國石油產量持續上升外,歐佩克提升原油產量是國際原油市場面臨的更大問題。他表示,如果未來幾個月政治障礙得到清除,那么伊拉克南部和沙特阿拉伯的新增原油生產很顯然將促使歐佩克產量趨于增長。埃文斯還強調:“歐佩克增產符合該集團爭奪市場份額的意圖,但是它們雖然可能會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卻要承擔國際原油市場走弱的風險!

  匯豐銀行研報則指出,得益于亞洲經濟體煉油行業利潤率保持強勁,原油需求目前也正在持續上升,這也可能使全球石油產量增加。

  美國通脹預期弱化

  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指出,縱觀國際油價自2011年二季度以來四輪較明顯的下降,可以發現許多相似之處:部分經濟指標疲軟,全球原油產量大幅增長,地緣危機趨緩,美元指數上行以及多國通脹率受到打壓。

  市場分析師指出,以美國為例,油價下跌將使其通脹預期大為弱化。近期,美國通脹率明顯回升,部分月份甚至已達2%的通脹目標,這使“鷹派”人士呼吁美聯儲應盡早加息。但在油價下跌的帶動下,美國通脹率也可能隨之走軟,已經提上日程的加息時點很可能延后,屆時全球資金流動也將產生較大變化。對于一些新興經濟體而言,油價下行無疑將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貨幣政策將擁有更大的空間,特別是在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的背景下。另外,油價下行對行業面的影響也將逐步顯現。在下跌到一定的程度時,部分消費者甚至可能因成本降低而重新選擇原油作為燃料,減少甚至放棄此前成本優勢明顯的太陽能、氫燃料等新能源。果真如此的話,新能源相關行業將由于被“替代”而受到負面沖擊。

  影響貨幣政策走向

  分析人士指出,油價走勢帶來的通脹預期變化可能給全球各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造成影響。

  對于美國而言,目前多數觀點認為,隨著美國經濟復蘇的勢頭愈發明顯,美聯儲在今年年內收緊貨幣政策、走入加息周期已經是大概率事件。但如果油價再度出現暴跌也可能會打亂該計劃,油價走向成為一大變數。

  此外,歐元區、日本、英國本身都面臨著通脹率過低、存在通縮風險的威脅。如果油價再度大幅走軟將使這一風險進一步加劇,它們更不敢輕易緊縮貨幣。野村亞洲(除日本外)首席經濟學家蘇博文表示,即使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以及日本央行還會進行大規模的貨幣放水,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聯儲加息的負面影響,保持較為充裕的流動性。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央行部分委員在7月初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態度進一步向支持加息轉移。日本央行也有部分委員在6月貨幣政策會議上表示,目前大規模貨幣寬松的效果正在遞減。然而這發生在近期油價大幅走軟之前,近期歐元區、日本、英國央行又有多位高層人士開始警示低油價對通脹水平可能帶來的威脅,并表示應該維持寬松政策以應對這種情況,可見油價因素也成為他們對貨幣政策考量的重要根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7月21日汽柴油零售價兩連跌
根據國際原油走勢,下周二下調的幾率更大
中石化回應未獲A級業績 稱國際原油價格下跌
供過于求國內天然氣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國內汽柴油價或將迎來三連漲
油價10日大幅下跌 供應過剩擔憂對油價產生壓力
本周五國內油價或現“十連跌” 或創最大調幅
國際原油價格縮水三分之一 產油國謀劃減產保價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