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記者在西豐縣雙豐生物質能源專業合作社看到,利用玉米秸稈、玉米芯等廢棄物,生產加工生物質顆粒燃料、飼料,讓秸稈成了“搶手貨”。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天德鎮居民于靜接觸到生物質能源新產業,利用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進行粉碎加工制成生物質燃料和飼料。經過考察,于靜與7戶農戶投資近200萬元,成立了雙豐生物質能源專業合作社。
生物質顆粒燃料是把粉碎后的秸稈經過機器設備“吞吐”,立馬變成了一個個圓柱形的壓塊。于靜說:“玉米秸稈做的生物質顆粒,體積小、重量輕、便于儲存和運輸。別看它不咋起眼,熱效率卻很高,含硫量只有0.5%以下,基本實現了二氧化碳零排放。”
合作社鼓勵農戶以價值500元的秸稈入股,社員將剩余的秸稈賣給合作社取得一份收入,年終結算時還將根據加工產品的利潤進行股金分紅!澳壳昂献魃缫言诋數匕l展社員330戶,并帶動遼吉兩省2253戶農戶,社員平均每年靠秸稈就能增收850元。”
目前合作社已從最初的一個加工基地發展到13個加工基地、13條顆粒生產線,產品遠銷浙江及韓國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