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廣東省發改委正式印發《關于下達廣東省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計劃的通知》,提出2015年廣東省光伏電站建設計劃為121.5萬千瓦。這成為近期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光伏扶持政策密集出臺的一個縮影。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光伏產業將開啟回暖模式,步入強勁發展周期。
光伏行業有望全面回暖
國家能源局今年初下發《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上調2015年光伏建設規模至17.8吉瓦,同比增幅高達67.9%,光伏電站建設獲實質性推動。之后又出臺光伏扶貧等系列扶持政策。
在前期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地方光伏政策也陸續公布。以廣東為例,就在上個月末,廣東省印發《關于下達廣東省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計劃的通知》,提出2015年廣東省光伏電站建設計劃為121.5萬千瓦。在光伏發電項目規模大增的同時,放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此外,備受關注的光伏補貼政策也是超預期密集推出,不少省份出臺了包括初始投資補貼、度電補貼等在內的不同補貼組合方案。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業頻頻出手定向增發實施光伏電站業務,甚至一改往日亂戰局面“強強聯合”起來,而銀行等金融資本也大舉進入光伏領域。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力推下,新概念促進下,光伏產業將步入強勁發展周期。
易事特電能控制研究院院長徐海波認為,伴隨多項扶持補貼性政策的逐一落地,光伏行業已逐漸走出低谷,行業整體景氣度正在提升,這也意味著國內光伏行業正全面回暖。
上述觀點也得到了權威數據的有力佐證。工信部發布的1至5月的電子信息產業數據顯示,光伏相關行業投資回升,同比增長62.8%。而行業全面回暖也從業績上可得到進一步印證,目前已發布2015年中報業績預告的公司中近七成飄紅。而據能源局數據推算,第一季度中國新增光伏裝機約達5GW,17.8GW的目標并非遙不可及,有望實現。
“馬太效應”將更明顯
從這一輪的扶持政策可以看出,政府部門的目標不僅僅是對光伏企業進行補貼,更重要的是通過優勝劣汰,調控行業產能。
6月發布的《關于促進先進光伏產業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國家能源局每年將安排專門的市場規模實施“領跑者”計劃,要求項目采用先進技術產品。根據目前正在開展前期實施方案申報和評審的項目情況來看,今年下半年或將有多個光伏“領跑者”計劃示范基地陸續獲批。
業內專家認為,與目前我國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一樣,實施“領跑者”計劃,并且對其技術產品提出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給最新的光伏產品技術和商業運用模式樹立參照標桿,加快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先進技術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促進光伏產業整體技術迅速升級。
徐海波指出,技術進步與降低光伏發電成本仍將是行業發展主題,在利好政策推動下,光伏行業內的技術競爭將會愈加激烈,企業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業內專家認為,2015年,光伏產業仍將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既有國內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持續改善所帶來的利好,又有國際市場貿易保護與政策變化帶來的出口市場不確定性。但整體看,國內外光伏市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我國光伏產業規模也將持續擴大,行業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將會持續發酵,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國家能源局今年初下發《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上調2015年光伏建設規模至17.8吉瓦,同比增幅高達67.9%。之后又出臺光伏扶貧等系列扶持政策。
上個月末,廣東省印發《關于下達廣東省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計劃的通知》,提出2015年廣東省光伏電站建設計劃為121.5萬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