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京津冀2017年用氣量翻倍 布局內蒙古煤制氣
來源:中電新聞網 時間:2015-6-15 14:17:53 用手機瀏覽

  近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駐點京津冀專項監管報告》,指出了當前京津冀天然氣供應存在的問題。在京津冀控煤減煤工作進入深水區之時,天然氣的供應問題尤為引人關注。

  河北用氣量今年現逐月下滑

  監管報告顯示,2014年京津冀地區天然氣用氣量約為201.5億立方米,同比增9.2%。記者了解到,北京去年用氣量是109億立方米,河北51.4億立方米,天津為41.1億立方米?梢,北京用氣量在該地區占據半壁江山,已超津冀之和。

  從監管報告來看,京津冀天然氣供應存在以下問題。首先,非采暖季供應充足,采暖季供應緊張。主要原因是儲氣設施建設滯后,調峰能力差。其次是煤改氣氣源落實難,天然氣增量需求供應能力不足。

  從河北省公布的2014年月度天然氣使用量來看,非采暖期用氣量和采暖季用氣量最高月度峰谷差是1.48億立方米,其中最低用氣量出現在6月份,最高出現在12月份。

  進入2015年,河北省用氣形勢正發生著一些變化。春節過后,該省用氣量急劇減少,2月份同比減少6.9%,3月份同比減少11%,4月份同比減少31.5%,幾乎呈現斷崖式下降。

  除去今冬氣溫較高導致用氣量下降的因素外,采暖季結束后的用氣量銳減更值得關注。相關人士分析認為,河北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是主因。當前多家天然氣企業下游用氣單位削減用氣量甚至停產。例如,在淘汰平板玻璃過剩產能政策影響下,河北省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下游企業持續減少用氣量,4月份降幅達到60.3%。此外,滄州大化等用氣大戶用氣量均在不同程度地下降。

  可見,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不僅降低了煤炭消費量,也影響了天然氣的用氣量。但從長遠來看,隨著京津冀去煤化深入實施,天然氣使用量仍將大幅增長。近日,北京燃氣集團董事會主席李亞男表   示,北京天然氣年消費量預計在2020年前將增加近1倍,天然氣能源結構占比將增至25%。而據記者了解,北京在《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中,就已預計天然氣使用量2017年達到240億立方米。

  三地2017年用氣540億立方米

  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是各地追捧的能源寵兒。國家鼓勵發展,《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占比要超過10%。

  記者發現,京津冀在發展天然氣上都已設定了“宏偉目標”,2017年,三地規劃年總用氣量將達540億立方米。

  河北省目前用氣量的下降與工業用氣大幅減少有關,而總用氣量僅為北京的一半,說明該省存在大量用氣盲區。據有關數據顯示,河北省有380萬天然氣用戶,用氣人口1450萬人,與該省7000多萬人口數量相去甚遠。

  短期用氣量下滑不會改變河北省大力發展天然氣的局面。今年3月份公布的《河北省燃煤鍋爐治理實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力爭天然氣供應規模達到160億立方米以上。

  同樣,天津也已深刻體會到天然氣稀缺的掣肘。在該市2014年煤改氣工程中,氣源緊缺是最大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改燃進度。預計到2017年,天津市全年用氣需求將達140億立方米,缺口將進一步拉大。

  為此,天津提出全力拓展氣源。首先,爭取中石油加大常規天然氣供應力度,力爭盡早實現年供氣80~100億立方米。隨著中石化南港LNG項目建成,每年將增加40億立方米的供應量。另外,天津正積極推進渤化內蒙古能源化工基地項目。

  北京正努力構建以電力和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體系。根據規劃,2015年,將建成陜京四線,10個遠郊新城全部接通管道天然氣。2016年,將開工建設陜京五線。積極爭取用氣指標,滿足該市2017年240億立方米的用氣需求。

  內蒙古將成京津冀重要氣源

  到2017年,京津冀天然氣規劃用量都是現在的2~3倍,那么這么大的供氣缺口從哪里來?當前,京津冀氣源主要是陜北長慶氣田、新疆塔里木油田、大港油田、中亞和西亞進口管道氣、渤西海上氣、進口LNG、內蒙古克什克騰大唐煤制氣等。除常規天然氣外,煤制氣已在三地用氣中占有一席之地。從各地規劃來看,在增加常規天然氣供應之外,煤制氣將會獲得更多關注。

  目前,向北京供氣的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正有序推進,途經陜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5個省份。在管道節點上的內蒙古鄂爾多斯未來將成為重要氣源。

  記者了解到,內蒙古正全力打造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和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清潔能源輸出中,天然氣輸送是重要一環,現代煤化工產業中,煤制氣則尤為重要。內蒙古在建和已開展前期工作的煤制氣項目已達340億立方米/年,其中僅鄂爾多斯就達256億立方米,占全區75%。

  在鄂爾多斯,有7個煤制氣項目已開展前期工作。其中,匯能煤制天然氣項目已于2010年開建;另有神華、新蒙、中海油、河北建投、北京控股等企業投資的煤制氣項目正抓緊推進。其中,中海油、河北建投和北京控股聯合出資的項目年產量將達120億立方米,主要向河北、天津供氣,同時為北京天然氣供應提供安全保障。記者致電項目相關聯系人,被告知項目還處于前期準備階段,具體進展不方便透露。

  天津也在力推渤化內蒙古能源化工基地項目,力爭2018年一期項目建成,每年可向天津提供煤制氣40億立方米。

  不難看出,未來內蒙古將是京津冀地區天然氣增量供應的重要來源,目前京津冀三地企業都已在內蒙古深度布局,未雨綢繆,利用內蒙古的煤化工產業優勢,為本地區未來天然氣供應大幅增長蓄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展望中卡天然氣合作
4月我國天然氣消費同比下降5.9%
我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有望突破千萬輛
四川電建三公司首個分布式能源站成功發電
中俄能源合作或將全面升級
天然氣等新增探明儲量創歷史新高
北京今起上調非民用天然氣價 民用氣價熱價不調
陜西省清潔能源生產呈高速增長態勢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