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生物質能 >> 正文
我國生物質產業發展遭遇兩大困擾
來源:農民日報 時間:2015-6-10 14:20:59 用手機瀏覽

    隨著我國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消耗,人們生活的廢棄物與環境矛盾日益加劇。在巨大能源和環境壓力下,以農林廢棄物、油料植物為原料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越來越得到社會關注。特別對農業來說,發展生物質產業還能解決秸稈露地燃燒,畜禽糞便、地膜等對環境的污染。

    然而,被社會廣泛看好前景的生物質產業,如今卻遭遇發展困難。在今年4月份在河北廊坊市舉辦的第九屆中國節能爐具博覽會和2015節能環保爐具(鍋爐)及生物質成型燃料行業發展論壇上,這個話題被行業專家和參展企業強烈關注。

    “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近年來生物質產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沖擊,這也是大家對未來行業發展方向和前景比較關注的主要原因!敝袊r村能源行業協會副會長、常務副秘書長王正元說。

    補貼取消,企業遭遇政策瓶頸

    王正元所說的“宏觀經濟的影響”,指的是對生物質產業財政補貼的取消。2008年10月,財政部印發了《秸稈能源化利用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支持對象包括“從事秸稈成型燃料、秸稈氣化、秸稈干餾等秸稈能源化生產企業。同時,一些省市也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在這些政策的激勵下,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產量由2007年的不到100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550萬噸,相關行業標準相繼制定出臺,生物質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帶動成型燃料相關產業鏈新增產值達到120億元以上。

    然而,快速的發展也出現了諸多問題。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農業處處長王飛,在調研中發現,生物質能相關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有70%的生物質成型燃料企業年產量低于1萬噸,而且70%在本省銷售。這些企業利潤普遍較低,因此,財政補貼對這些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50%~60%的生物質爐具企業都得到過補貼,這些補貼占到這些企業營業額收入的70%左右。

    依靠補貼能過日子,因此就出現一些企業利用假發票、做假賬以及虛假銷售等不正當手段來騙取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的行為。從2013年開始,這項財政補貼被財政部暫停,目前尚無恢復時間表。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一些省市的補貼政策并沒有隨著財政部補貼政策的暫停而終止。在減排任務異常艱巨的河北省,省農源辦主任李慧斌表示,2014年河北省財政補貼資金達到2.4億元,今年可能還要繼續加大補貼力度,用于全省的清潔爐灶推廣、燃煤替代以及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生產等。

    王飛認為,國家補貼對培育市場非常重要,但補貼畢竟只是階段性的,企業的長遠發展還是要靠產品技術的研發和市場的開拓。而河北天太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小亮則認為,“規;、專業化和市場化才是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今后的出路。走出傳統制造的模式,創新發展才有前途!

    煤價下跌,生物質失去價格優勢

    籠罩在多個城市上空的嚴重霧霾加速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國家的霧霾治理政策為生物質能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生物質成型燃料是世界可再生能源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我國可利用的生物質資源豐富,目前有約4.4億噸標準煤的生物質資源可以作為能源來利用。近年來,各地在治理霧霾,尤其是在京津冀地區,一些燃煤鍋爐被生物質鍋爐所替代,加之相對于煤炭價格上的優勢,生物質成型燃料迎來前所未有的銷售旺季。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煤炭價格的連續走低,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價格優勢逐漸喪失,一些企業的鍋爐里又重新燒起了煤炭。有的企業,鍋爐里燃燒的是煤,鍋爐房里卻堆滿了生物質燃料。

    據悉,這種現象在京津冀區域普遍存在!斑@已是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敝袊r村能源行業協會的一位專家說,“有些生物質發電廠一邊拿著國家的電價補貼,一邊偷偷燒著煤炭!

    批評這些企業顯然沒有充足的理由,因為起決定因素的是市場。去年,我國煤炭價格就已跌破500元/噸,今年可能要跌破400元/噸,而生物質成型燃料每噸原料的到廠價格為250~350元,加工成型后每噸成型燃料的出廠價約為800~1000元。在這樣的價格優勢下,生物質成型燃料自然無法成為企業的首選。

    如何解困,政府與企業都要有作為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生物質產業發展遭遇今天這樣的窘境與我國政策導向直接相關。據了解,我國目前生物質能產業是典型的民間投資主導的產業,大多數規模較小,缺乏雄厚的資金和技術支撐,企業發展后勁不足。2008年實行補貼以后,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獲得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期。然而,對補貼的過度依賴,以及一些企業的不規范經營,導致這項補貼暫停以后產業發展面臨困局。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河南農業大學原校長張百良認為,在當前法規不完善、執法主體責任不到位的條件下,補貼政策出點問題是正常的,但不應該停止,因噎廢食。從環境、生態、能源等方面考慮,發展秸稈生物質能在農村具有公益性,政府理應支持并投入。

    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企業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補貼政策的實行,是為了在發展初期給予扶持,重在幫助企業尋找內生動力,幫助產業培育市場化機制。用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節能爐具專業委員會主任郝芳洲的話說,“要把政府補貼和市場化運作融合在一起”。但目前不少企業的經營決策是基于補貼政策做的,以政府采購訂單也制定生產計劃,缺乏對市場的調研和用戶需求的分析。這種依賴心理制約了企業創新模式的發展和產品研發能力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浙能集團采用生物質發電:可替代標煤6.5萬噸
生物質能源產業規模趨大 彌補現有能源結構不足
生物質鍋爐燒起煤炭 生物質成型燃料緣何遭棄?
多地防治大氣污染新政出臺 生物質燃料量穩價低
我國八成生物質發電設備較落后 亟須國產化
我國每年農業廢棄物可用資源量超4億噸標煤
山東樂陵市生物質發電BOT項目簽約
陳義龍建議:將生物質能源列入十三五重大專項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