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華”)副總經理王曉林稱,神華作為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部門的決策,今年煤炭產量將比2014年再減少5000萬~6000萬噸。神華一部分煤礦已經停建,現在正在建的是具有良好回報的礦井。
業內分析認為,減產一方面是神華作為央企社會責任和行業表率的展現,更多則是體現了煤炭困局背景下公司業務調整方向和發展策略。煤炭行業的嚴冬已然來了,不過對于多元化發展、一體化優勢明顯的神華來說,或許春天也不遠了。
《中國經營報》就神華公司2015年的減產、降價、轉型等相關問題給神華發去采訪函,并多次請求采訪,但截至發稿前,還未收到回復。
“被動”減產背后
神華的減產計劃備受關注,更引人關注的是其實際減產的進展。
橫琴煤炭交易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神華實際減產了1060萬噸,減銷了3670萬噸,減產幅度是13.3%,煤炭銷售量同比下降達33.5%。
對比2月中旬神華公布的其《關于2015年度經營目標及資本開支計劃的公告》,一季度神華已經超額完成減產任務。公告還顯示,公司2015年度計劃生產商品煤2.74億噸、銷售煤炭4.04億噸,相比2014年度的完成量分別下降10.8%、10.4%,相當于減產3300萬噸、減銷4685萬噸。
“5000萬~6000萬噸是整個集團公司減產的量,而3300萬噸是股份公司上市部分減產的量”,橫琴煤炭交易中心煤炭分析師謝汝芹認為,神華一季度13.3%的減產幅度超出了其2015年的減產計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春節期間的停產檢修計劃。
今年年初,向來春節不放假的大型煤企,包括神華、中煤、同煤等15家煤企都進行了停產檢修。按照上述15家大型煤企一年產量合計10億噸計算,僅春節期間停產7天,就意味著減產2000萬噸左右。
減產多少有些無奈。對煤企而言,減產往往意味著降低市場份額。去年國家強制要求所有大中型煤企減產10%,即“減產保價”,在強制命令下各大煤企基本完成了指標,很快不少停產小煤礦就死灰復燃,搶占大中型企業的市場份額。
“按照現在的煤價,神華煤炭還有30元左右的利潤空間,同時我們預計2015年,國內煤炭整體需求量下降5%~6%左右,這時候如果神華真的實現10%左右的產量削減,那就說明神華公司更多的是在展現央企社會責任,值得肯定!狈谖寄茉磧r格中心主任曾浩認為,神華在2014年新獲得郭家灣煤礦和青龍石煤礦的采礦許可證,兩煤礦的設計生產規模合計為1100萬噸/年,老煤礦的減產壓力更大,預計神華減產主要集中在熱值低于5000的低卡煤,這些煤礦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等地。
神華減產還有一個大的背景:煤炭市場嚴重供過于求,需求乏力,市場很不景氣。
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我國原煤產量為38.7億噸,較去年同期下降2.5%!暗珜嶋H產能遠不止這個數,現在市場上比較公認的產能數據是在50多億噸,是絕對的供過于求!弊縿撡Y訊煤炭分析師劉冬娜表示,神華減產更多是配合政府的要求做出,體現了央企社會責任,被動的成本多一些。而且年底是否真能實現年度10%的減產計劃還有待評估。
神華公司《關于2015年度經營目標及資本開支計劃的公告》亦顯示,神華公司不排除根據新批復產能及市場需求情況,調增商品煤產量、煤炭銷售量目標及相應調整收入、成本等財務指標的可能性。
降價加速洗牌
作為行業領頭羊,神華的煤炭定價被業界視為國內煤炭市場的風向標。2014年神華連續5次降價令市場印象深刻,行業將深度洗牌的聲音在各家媒體和券商中此起彼伏。而這種降價方針今年愈發明顯。
事實上,2015年以來神華已進行了5次降價促銷活動。
從4月1日開始,神華各卡數動力煤較上一季度普遍下降58元/噸~73元/噸。如此大幅度的降價,讓市場各方感到心驚。不過迫于競爭壓力,只能跟進降價。
繼月初神華、中煤等大型煤企降價促銷后,各地煤炭企業相繼跟進,普遍下調價格30元/噸左右,降價促銷成為市場主流銷售策略。
4月15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450元/噸,環比下跌9元/噸,今年累計跌幅已達75元/噸。此前兩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太原煤炭交易價格指數同樣大跌,創下年內最大跌幅。而當前動力煤和冶金煤的價格都已經跌到了9年來的新低,價格跌到2007年水平。
煤價不斷下調的最直接影響是,煤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煤企大面積虧損。
去年32家煤炭上市公司,近八成業績下滑,且凈利潤同比降幅均在19%以上。今年以來,煤企虧損面不斷擴大。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前兩個月,90家大型企業虧損131億元,虧損面80%以上。目前山西民營煤炭企業開工率不到60%,內蒙古民營煤炭企業開工率更是不到50%。
市場分析認為,神華降價一方面是為了促銷,但更深層次的考慮是加速行業整合。通過降價不斷壓縮煤炭利潤空間,迫使煤質差、成本高、管理落后的煤炭企業停產倒閉,為包括神華在內的大型煤企提供并購良機。
神華對此解讀的角度稍有不同。神華集團董事長張玉卓表示,在當前煤炭市場低迷、產能過剩、價格下滑、相當一部分煤企出現虧損的情況下,在節能減排、霧霾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巨大壓力下,煤炭行業多年來形成的傳統粗放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按照“良幣驅逐劣幣”的規律,煤炭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優勝劣汰和產業升級。
現在煤炭市場的困局根本原因是產能嚴重供過于求,但誰也不想成為被淘汰的那部分。而有著一體化優勢的大型煤企則希望通過行業深度洗牌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鞏固其優勢地位。
煤炭淪為配角?
持續降價,已讓煤炭行業一片哀聲。但神華的減產降價,卻引發新的爭議。
過去幾年里,憑借其產運儲一體化和多元化優勢,神華在煤炭市場上左右逢源。2014年神華利潤占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總利潤的87.1%,可謂一枝獨秀。
這種轉型在近幾年煤炭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愈發明顯。神華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煤炭業務量有所下滑,煤化工、鐵路、港口業務量保持增長,公司煤炭、發電、運輸、煤化工板塊的占比由2013年的51%、26%、21%、2%調整為2014年的39%、32%、27%、2%。
作為公司主營業務的煤炭收入首次跌破50%,跌至39%,煤炭業務漸成配角。
筆者查看神華集團公司網站發現,煤炭、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煤化工是公司的六大核心業務,其中煤炭業務依然排在首位。煤炭被描述為立業之本。
“雖然說,煤炭占比下降一個重要原因是煤價下調導致的整體營業收入下降,煤炭依然是神華的第一主業,不過這也凸顯了神華業務調整的方向”,謝汝芹表示。
屏蔽此推廣內容 在神華2015年的資本開支計劃中,煤炭業務已然失寵。數據顯示,在中國神華2015年計劃的369億資本開支計劃中,煤炭業務只分到48.3億元,僅占13.1%。而同期發電業務和運輸業務則分到了147.7億元、154.5億元,分別占40%、41.9%。
盡管煤炭行情衰退,但電力和運輸正成為支撐神華利潤增長的最重要和穩定來源。而很多大型煤企的煤炭收入占公司整體收入80%以上,很多中小型煤企更是達到90%以上,甚至100%。
“現在煤企打價格戰,神華只需要拿出40%,而很多煤企則要拼上全部家底,怎么競爭得過神華?”事實上,神華在鐵路運輸、煤化工等板塊形成的鮮明優勢,亦為其煤炭減產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劉冬娜說,僅發電業務一項,就可以讓神華煤炭實現自產自銷,形成內部自循環,而不用受市場行情拖累和看電廠臉色,一體化優勢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