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神華、同煤后,中煤也出臺了新的煤價優惠方案。
記者19日從中煤相關負責人處獲悉,中煤推出的優惠方案大致包括:一是針對固定銷售點進行促銷;二是在2月份優惠的基礎上,所有北方港下水煤再優惠15元/噸。
實際上,自2月起為挽回銷售頹勢,各大煤企紛紛推出優惠政策,至3月神華、同煤、伊泰等大礦都推出了更優惠的疊加包。
“之所以煤炭降價愈演愈烈,是因為自今年以來國家對煤炭行業尚無明顯的行政干預,經濟面臨壓力,社會用電增速放緩等因素導致庫存高企!泵禾糠治鰩熇畛址治龇Q。他預計,3月份國內煤價仍有下行空間,5月起煤價或有所改觀。
重演價格戰
3月份,神華通過實施銷售“優惠政策”,再度掀起降價狂潮。
盡管以“限產”應對產能過剩、需求低迷、環保施壓等諸多問題,已成共識,但神華在經歷了今年1月份“挺價”的尷尬之后,不得不做出“讓利不讓市場”的選擇,加大優惠空間以爭奪市場份額。隨之而來的是同煤及中煤等大礦紛紛加入降價行列。
以山西省為例,截至2015年1月份,山西省煤礦的有效產能在10億噸左右,另有約4.5億噸的產能因手續不全不能正常生產。也就是說,僅山西就有4.5億噸產量在“時刻準備著”!懊浩蟛辉笢p產,都希望別人減,自己不減!鄙轿髂承∶禾科髽I市場主管周瑞君(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價格戰拼的是實力!柏敶髿獯值纳袢A,每一次降價,都讓眾多小煤企陷入被淘汰中!敝苋鹁f,煤價下跌,朔州等地小煤企因此停產。
3月16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平倉價報價475元/噸,價格呈下滑態勢。寧愿降價也不減產,煤企正在經歷一場價格戰,“雖然大型煤企沒到停產的地步,但是它們堅信減產是‘自殺’,不減產是‘殺’別人!敝苋鹁f。
據記者了解,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春節前后煤企博弈電煤長協合同的聯合保價于近日土崩瓦解,包括神華、中煤和同煤等都加入到了一場遠超以往的價格戰中。
記者采訪獲知,自3月11日前后,部分用煤客戶接到煤炭大礦的口頭通知,承諾增加3月的價格優惠。比如,神華3月份實行接貨量16萬噸以上的客戶可享受“2∶1”優惠政策,即按接貨量的2/3執行2月份優惠20元/噸的價格,接貨量的1/3執行優惠29元/噸政策;中煤、同煤也以不同優惠額度迅速跟進。
一噸煤賺5.72元
隨著煤企新一輪的價格戰,煤炭業利潤也越來越薄。
據悉,去年山西省第一季度平均賣一噸煤可以賺5.72元,而到了第三季度利潤降到了2.57元,從賣一噸煤買不了2瓶飲料,變為賣一噸煤買不了一瓶飲料。
為此,全國煤炭行業脫困會議開了25次,只是效果并不理想。去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為使煤企脫困,強制要求所有大中型煤企減產10%,即所謂的“減產保價”,在強制命令下各大煤企基本定了任務。不過,今年已經進入3月,是否強制減產依然是未知數。
記者采訪山西、陜西部分煤炭企業被告知,迄今為止,只有神華發布公告稱2015年減產10%,其他大型煤企尚未公布要減產。
“煤企之所以不公布減產,是因為在煤企看來,市場份額比利潤更重要!鄙轿髋R汾某煤炭企業負責人青永龍告訴記者,減產就意味著丟失市場份額,誰提減產誰就得罪了其他煤企。
去年,國家強制大中型煤企減產,很快不少停產小煤礦就迅速死灰復燃,搶奪市場份額。相比中煤、同煤而言,神華主動要今年減產10%,已算不錯。有依附于神華的小煤企老板抱怨說,煤價下降最受害的便是小煤企,由于需求低迷煤生產出來賣不出去,只能賣給神華,而神華卻把價格壓得很低。
不過當下煤價持續低迷,神華也有些無力回天。一個佐證便是,今年1月份,由于煤電談判陷入僵局且神華煤價高于市場煤價,1月底時神華遭遇將近300列車的煤(約240萬噸)滯壓。
據記者調查,如今,煤炭業的大形勢并未有所好轉,反而更加惡化。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16日,沿海六大電力集團存煤1341.3萬噸,日耗59.4萬噸,存煤可用22.6天。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也顯示,2014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比下降44.4%,虧損面在70%以上!懊簝r不斷下跌,如今已讓不少小煤企停產、破產!鼻嘤例埍г梗@導致去年很多煤炭企業減發、欠發工資。
夾縫求生
為了解決煤企的困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幫助煤炭行業脫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近日在煤炭行業脫困會議上表示,研究安排近期重點工作,并對起草的有關治理違法違規建設生產等文件進行了討論和修改。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強調,近期,要抓緊修改完善相關文件,抓緊對違法違規建設煤礦和超能力生產問題突出地區進行約談。
其實自2014 年7 月開始,政府逐步推出包括化解產能過剩、嚴格控制超能力生產、加強煤炭進出口管理、加強金融支持等煤炭脫困政策,但執行效果并不理想。
在上述諸多政策的執行中,除進口量明顯下降外,產量下降并不明顯。記者查到的公開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的月均進口2200 萬噸,今年1-2 月月均為1600萬噸,然而全國煤炭產量自去年12 月恢復至3.5 億噸高位。
不可否認,煤炭憑借其豐富的儲量、低廉的價格,仍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占據中國能源消費的主導地位。2014年中國原煤產量達38.7億噸,但根據國家能源戰略行動計劃,到2020年要求將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據此,至少有3億噸以上產能需要淘汰。
“煤企如何夾縫求生顯得至關重要。”李朝林認為,未來救市政策力度還會有增無減,唯有如此,才能最終實現有效控制國內煤炭生產總量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