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臺風車沿著如東沿海從西向東一字排開,晝夜不停地迎風搖曳,產生的電能源源不斷地通過電纜輸入華東電網。13日,從如東能源局傳來消息,如東風電上網電量達到89.32億千瓦時,加上秸稈發電、垃圾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上網電量,新能源發電量累計達101.466億千瓦時,成為江蘇首個新能源發電量超百億的縣。
抓住取之不盡的風,發出用之不竭的電,如東人的綠色能源之夢起步于2004年?h委縣政府在全國率先創建綠色能源縣,海上建設測風塔,為風電項目業主提供可靠數據;騰出灘涂,為風電項目讓地,保姆式服務,打動了民企和央企,隨著全國第一個風力發電特許權項目落戶如東,10多個風電項目接踵而至。到去年底,7家企業來如東投資130億元,建成11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到102萬千瓦時。如東,因此成為江蘇“海上三峽”的排頭兵。
如東擁有106萬畝灘涂,風電場建設正從潮間帶向近海挺進,規劃裝機總容量500萬千瓦。目前,在如東排隊等候上馬的風電項目還有10個,總投資達250億元,總裝機容量為150萬千瓦。
一輛輛裝滿城鄉生活垃圾的貨車,每天從通州區、如東各地運往如東天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發電廠,被抓斗送入焚燒爐焚燒后,每噸垃圾發電310千瓦時,扣除自用上網280千瓦時。如東縣城管局副局長繆建國告訴記者:“垃圾用來發電,變成新能源,累計發電3億多千瓦時,上網電量達2.68億千瓦時,讓農村垃圾遍地飄的‘風景’消失了!
太陽能發電,南通強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開先河,前年投入兩億多元,實施20兆瓦金太陽工程,租下如東大型企業的屋頂,運用自產的光伏電池板,建設光伏發電站,除了企業自用外,還有740萬千瓦時并網。強生光電和中天科技幫助農戶發展光伏發電產業,也已起步。
不用煤炭也能發電,發出巨大的環保效益,為減少霧霾作出重大貢獻。與傳統火電相比,如東新能源發電累計減排二氧化碳1217.6萬噸、二氧化硫7102.62噸、氮氧化物6595.29噸,節約標煤355.13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