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我國煤層氣儲量大 利用少 浪費多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15-3-2 14:57:47 用手機瀏覽

  近年來,全國多地頻發霧霾,能源發展結構不合理等矛盾帶來的后果逐漸顯現,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越發被重視。我國山西、內蒙古等煤炭主產區與煤炭伴生的煤層氣儲量巨大,其成分與天然氣接近,可以作為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但由于礦權糾紛多、價格補貼低、輸氣管網少等原因,我國煤層氣開發利用程度較低,亟待國家進一步出臺政策破解瓶頸、打破利益屏障,形成煤層氣工業生產體系。

  儲量大 利用少 浪費多

  在治理霧霾、節能減排的背景下,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越來越得到重視,但由于我國“少氣”的資源稟賦,目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超過三成。

  我國替代能源品種的選擇離不開資源稟賦的約束,有專家認為,當前煤層氣是較為現實可行的選擇。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宗虎說,地面井開發抽取的煤層氣與天然氣成分類似,是一種高熱值的清潔能源,天然氣可使用之處都可使用這種煤層氣。

  據測算,全球埋深淺于2000米的煤層氣資源約為240萬億立方米,是常規天然氣探明儲量的2倍多。我國埋深淺于2000米的煤層氣資源量為36.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然而,與資源存儲量相比,目前我國煤層氣開采嚴重不足。

  從地域上看,我國95%的煤層氣資源分布在晉陜蒙、新疆、冀豫皖和云貴川渝等四個含氣區,其中,晉陜蒙含氣區煤層氣資源量最大,占全國的五成左右。目前,全國只有山西晉煤集團等幾家企業開采煤層氣,內蒙古的煤層氣開發利用工作仍處于籌備狀態。

  從產量上看,2006年開始,隨著國家有關政策措施出臺,煤層氣開發利用加速,但利用量和利用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據統計,我國2011年煤層氣抽采量115億立方米,利用量53億立方米,利用率46.09%;2012年抽采量125億立方米,利用量52億立方米,利用率41.53%;2013年抽采量156億立方米,利用量66億立方米,利用率42.31%。

  在煤層氣利用量和利用率偏低的背后,是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溫室氣體排放。煤層氣與煤礦伴生,隨煤炭開采會自動溢出擴散,達到一定濃度后遇明火就會發生“瓦斯爆炸”。為保證煤礦生產安全,目前,我國大多數煤層氣被不加利用直接排放,每年損失煤層氣200億立方米。而煤層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0倍,對臭氧層的破壞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

  產業化發展面臨三大障礙

  開發利用煤層氣資源在能源安全、生產安全、環境保護方面效益顯著,但由于礦權糾紛多、價格補貼低、輸氣管網少等原因,我國煤層氣產業尚未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第一,礦權糾紛背后隱藏多重利益糾葛。礦權重疊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煤炭礦權和煤層氣礦權實行獨立的審批登記制,同一礦區的煤炭和煤層氣礦業權可能分屬不同礦權人。

  煤炭和煤層氣的開發技術和規范要求各不相同,必須對煤炭企業和專業煤層氣企業進行一致有效的協調。但實際生產過程中,民營煤炭企業和國有專業煤層氣企業之間,由于利益出發點不同,經常各自為營、矛盾重生,且多為涉及煤炭企業、煤層氣企業、地方政府的多重利益糾葛。

  第二,開發投入大、價格補貼少影響企業積極性。煤層氣開發投入高,但產品價格低、補貼少,導致有關項目大多虧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煤層氣研究中心主任張遂安說,建設開發1億立方米的煤層氣產能,大約需要4.5億元投資,而建設同等規模的常規天然氣田產能,投資不會超過1億元。

  同時,煤層氣產品在燃氣市場中份額很小,缺少話語權,其價格遭遇了主導市場天然氣價格的“天花板”,國家關于煤層氣價格可以隨行就市的政策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盡管2007年國家出臺補貼標準,中央財政每立方米補貼企業0.2元,但這一標準是基于2006年物價水平制定,近年來物價上漲較快,補貼激勵效應大大減弱。

  第三,管網建設滯后導致利用率低。據統計,截至2012年末,我國天然氣管道干線、支干線長度超過5.5萬公里,大多控制在大型油氣企業手中,并管網系統不完善,區域性輸配管網尤不發達。目前我國煤層氣開發與輸送銜接不暢,部分煤層氣開發地區缺少相應輸氣管道,大量開發出來的煤層氣無法輸送到遠距離的需求市場,導致利用率較低、難以支撐產業發展。

  此外,地質勘查、開采技術和工藝流程等方面也還沒有配套,這也成為制約我國煤層氣產業快速發展的痼疾。

  對癥下藥破解瓶頸

  我國是煤炭資源大國,但天然氣資源不足。煤層氣與天然氣主要成分接近,可以混合輸送,是天然氣最現實的接替能源,促進煤層氣科學有序開發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有關專家學者呼吁國家進一步出臺更具有針對性的措施,盡快促進煤層氣產業化發展。

  第一,解決礦權重疊應本著既不影響煤炭工業發展,又不影響煤層氣開發的原則,對煤炭企業和專業煤層氣企業進行一致有效的協調,實現雙贏。目前行之有效的解決模式有三種,即由煤企和煤層氣企業共同進行煤層氣的開發;煤炭企業不具備煤層氣開采能力時,通過招標等模式引入煤層氣企業作為作業方對煤層氣進行抽采;或煤炭企業具有煤層氣開采能力,申請獲得采氣權并自主進行煤層氣的開采。

  國外的一些做法可以作為參考和借鑒。在澳大利亞,當地政府會強制礦權重疊企業間簽訂協議,然后按照協議開采煤層氣。在美國則基本不存在礦權重疊問題,因為煤礦企業大多主動找煤層氣企業開采煤層氣,以便更安全地采煤。

  第二,由于煤層氣開發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征,國家應從鼓勵煤層氣開發利用的角度,進一步出臺產業政策,為煤層氣企業或項目獲得金融、銀行支持提供正面的政策依據。建議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為煤層氣開發利用提供政策性貸款,對瓦斯治理效果顯著的煤層氣開發項目實行貼息。同時,建議國家適當提高煤層氣抽采企業的補貼標準。

  第三,煤層氣以氣體產品為主,液體產品為輔,管道輸送是主要方式。國家計劃“十二五”期間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和豫北建設13條煤層氣管道,輸氣管道總長2054公里,設計年輸氣能力為120億立方米。但是截至今年1月,除了集輸管線和就近供應小管線外,投產及在建的煤層氣管道僅有5條,建議國家加大煤層氣管道建設力度,解決輸氣瓶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河南首個全單機3000千瓦機型風電場建成投產
6艘LNG船靠泊天津為京津冀地區提供清潔能源
寧夏首個生物天然氣清潔能源試驗站8月投產
湖南隆回縣寶蓮風電場25臺風機全部投產發電
遼寧優先消納清潔能源 風電占外送電近1/4
內蒙古4年間新增煤炭資源儲量484億噸
我國煤層氣等3類非常規氣資源量是常規氣1.5倍
三峽電站年發電988億千瓦時 首次居全球首位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