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國內油價迎今年首跌 汽油每噸降180元回五年前水平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5-1-13 14:33:12 用手機瀏覽

  1月12日,國內油價迎來了2015年首次下調。不過,由于國內成品油消費稅再次上調,下調幅度被部分抵消。

  據了解,如果加上去年的“十一連跌”,將成為油價調整史上首次“十二連跌”。另外,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目前國內油價水平已回到2009年初的水平。

  國內油價迎來“十二連跌”

  據國家發改委介紹,2014年12月底以來,受國際石油市場供應充裕,需求乏力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油價震蕩下行,1月12日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繼續回落。按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測算,汽、柴油價格每噸可分別降低395元和380元。

  不過,根據1月1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于繼續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通知》規定,自1月13日零時起汽、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分別提高0.12元和0.10元,折合每噸影響汽、柴油價格分別少降215元和150元。所以兩個因素相抵之后,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80元和230元。

  據了解,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財政部已連續三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三次累計上調幅度為汽油0.52元/升,柴油0.4元/升。調整后,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現行的1.4元/升提高至1.52元/升,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現行的1.1元/升提高至1.2元/升。

  財政部表示,在2014年四季度兩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后,這次繼續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目的在于進一步發揮消費稅在推動大氣污染治理、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的作用。這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繼續采取“提稅與降價同步實施”的調整方式,兼顧了居民和下游企業等承受能力。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新增收入,將繼續統籌用于治理環境污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節約能源、鼓勵新能源發展等方面。

  私家車主受益 部分地區燃油費望調整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蕓對中新網能源頻道表示:“此次油價下調,車主用油成本將繼續減少。對于私家車而言,以月跑2000公里,每百公里8L汽油的私家車為例,此輪93號汽油每升下跌0.14元,相應的下個計價周期的油耗成本將減少11.2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按1.62元/升的跌幅測算,目前私家車主每月的油耗成本要減少259.2元左右。若93號汽油按1.83元/升的“十二連跌”累計跌幅計算,目前私家車一個月的油耗成本,要較6月23日24時調價后的油耗成本減少292.8元左右。”

  “而對于運輸行業而言,以載重50噸的貨車,每月平均跑10000公里左右,百公里油耗38L為例。按照此輪0號柴油0.20元/升的跌幅測算,在下一個計價周期的時間里,將減少380元左右的油耗成本。相比去年同期,按1.97元/升的跌幅測算,目前貨車每月的油耗成本要減少7486元左右。按照2.20元/升的累計跌幅測算,相比6月23日24時調價后的油耗成本,目前貨車每月的油耗成本要減少8360元左右!辈贿^。劉蕓也強調,這僅是理論上油耗成本的減少,據卓 創資訊了解,物流企業與石油公司的結算價是一月一結,因此實際上油耗成本的減少幅度是有限的。

  另外,此次油價下調,出租車的運營成本也將有適度減少,劉蕓預計部分地區的燃油附加費或有微幅調整。據悉,目前,多地出租車燃油附加費也不同程度的進行了下調甚至取消。如昆明、寧波、武漢、深圳等城市都下調了燃油附加費,而青島、南昌、沈陽則取消了原來存在的1元燃油附加費。

  油價回到五年前 多地進入五元時代

  另據卓創統計數據顯示,自2009年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改革以來,發改委調價窗口共開啟70次,共26次上調、32次下調以及12次擱淺。調整幅度方面,汽油累計上漲725元/噸,柴油累計上漲300元/噸。 伴隨著2014年7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暴跌,目前原油價格基本跌至2009年初的水平,而發改委累計調整幅度在經歷五年累加之后也基本回到原點。而據隆眾石化網分析師薛群介紹,此次油價下調后,國內有20個地區汽柴油價格進入了5元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本輪國內油價調整變數大 可能擱淺或小幅上調
油價今夜將迎年內兩連漲 漲幅或創近兩年新高
國內油價今起上調 部分地區燃油附加費或調整
油價今將迎新年首個漲價窗口 93號汽油或漲0.23元
國內油價今將迎新年首個漲價窗口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機構稱國內油價或迎首次上調
國內油價“十二連跌”恐下周“襲來”
油價今年首下調或再跌0.15元/升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