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發布預測數據:201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89萬億度,同比增長6%左右,增速比2014年回升2個百分點。
昨日(1月7日),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電力需求中速增長,加之裝機投產規模保持穩定,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隨著電改外部環境進入理想狀態,有利于進一步推進當前的電改進度,加速形成市場平臺和競爭態勢。一位參加了電改方案的專家透露,新一輪電改方案內容已經基本確定,最遲或于今年上半年公布。
華北電網成唯一“重災區”
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預測,2015年,六大區域電網中,華東、華中、南方電網電力供需平衡;東北、西北富余電力繼續保持較大規模,而華北電網電力供需緊張,最大電力缺口超過800萬千瓦,成為六大區域電網中唯一的缺電“重災區”。
其中,京津唐電網電力供需偏緊,夏季電力缺口約180萬千瓦,冬季供需基本平衡;河北電網電力供需緊張,夏、冬季電力缺口分別為220萬、350萬千瓦;山東電網全年電力供應持續緊張,最大電力缺口將突破700萬千瓦;山西、蒙西電網電力供需富余。
中宇資訊分析師關大利對記者表示,華北地區有較多諸如鋼鐵等高耗能企業,高峰期工業用電量負荷較大。
曾鳴認為,雖然華北電網區域中山西、蒙西電網發電富余,但是負荷性方面互補性并不明顯。
曾鳴表示,解決華北地區用電需求問題,要特別注重蒙西電網外送京津冀。長期以來,由于電力管理體制問題,外送潛力一直未能很好地挖掘出來。隨著電改的公布和實施,未來有望克服體制上的障礙,通過放開兩頭市場,政府通過強化規劃職能,實現“電從遠方來”的愿望。
電改方案有望上半年公布
記者了解到,新一輪全國電改方案已于2014年12月底獲得國務院審核通過;今年1月1日,深圳市正式啟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將現行電網企業依靠購、售電獲取差價的盈利模式,改為對電網企業按有效資產實行總收入監管,公布獨立的輸配電價。
但曾鳴認為,深圳電網能源結構以水電為主,輔業少、工業和居民用電交叉補貼不明顯,深圳試點模式少了典型性。
有消息指出,日前內蒙古已正式成為輸配電價改革的第二批試點。昨日,內蒙古發改委價格處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內蒙古的確有電改試點的請求,目前正在準備具體的電改方案。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記者,內蒙古是獨立電網,電力富余,上網電價比較低,主要是生產地,而深圳主要是消費地,兩地試點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樣本特征。
上述參加了電改方案的專家透露,隨著深圳、內蒙古兩地的先后電改試點,輸配電價改革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擴容,總收入監管將成為未來國家對電網企業的主要監管方式,進一步推動電改的時機已成熟。據悉,本輪電改的基本原則是“放開兩頭、監管中間”,“放開兩頭”是指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監管中間”是指對輸配電價的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