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棉稈、稻稈等農作物秸稈,放在密閉的熱解爐中進行烘烤(高溫反應),會得到生物質燃氣、炭,以及副產品木焦油和醋液。這些“寶貝”與當初的秸稈相比,“身價”暴漲6倍。
目前,在湖北省鄂州等地,秸稈熱解生產線已經投產,將生物質燃氣送至農戶家中。秸稈得到了有效利用,不僅企業有了利潤,農戶增加了收入,當地居民家中還用上了清潔能源。
業內人士指出,氣化可以避免秸稈露天燃燒產生灰霾,同時生物質燃氣替代燃煤,環保價值十分巨大。
農戶
秸稈“變廢為寶”
年增收2800元
鄂州長港鎮峒山村,位于武漢市的東南方向,駕車從武昌魯巷出發,50公里即可抵達。該鎮種植有5萬多畝棉花,當地曾有焚燒秸稈的習慣,不過現在已無人焚燒。
10月23日中午,長港鎮村民梁愛國輕輕轉動旋鈕,燃氣灶吐出藍色的火苗。這個灶使用的不是普通的天然氣,而是棉稈經過熱解產生的生物質燃氣。
今年52歲的梁愛國,是長港鎮峒山村新溝二隊70號村民。他家對面的田地里種有15畝棉花。
近些年來,梁愛國多是請人拔秸稈,一個勞動力一天只能拔2畝,要支付80元的工錢,拔掉15畝棉地的秸稈要花600元!斑@些棉花秸稈,以前是堆在一起燒掉!”梁愛國告訴記者,以前每畝棉地毛利2400元,去掉種子、肥料和拔秸稈的人工費用,每畝純收入2000元左右。
然而,這一切在2012年發生了改變。在距老梁家五六百米之處,一家處理秸稈的產業園開始興建。這年底,產業園收購棉花秸稈,老梁家10噸秸稈賣了2000元。
2013年,產業園生產的清潔生物質燃氣,通過地下管道進入周邊千戶鄉親的廚房,老梁再也不為經常更換罐裝煤氣發愁。
梁愛國深有感觸地說,一年多來,使用生物質燃氣,不僅方便、清潔,而且還十分實惠。
他算了一筆賬,一家四口人,此前使用罐裝煤氣,每月約需要50元費用。自去年上半年改用生物質燃氣,每立方米1.3元,每月用氣量接近30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240元。
更讓他省心的是,再也不用請人來拔秸稈,產業園的機械直接到田地采收,這樣又節省了600元的人工費,加上秸稈可賣2000元,每年增收2800多元。
“吃掉”一噸秸稈賺200元
這家利用秸稈的公司,名為武漢光谷藍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光谷藍焰”),該公司從農民手中收購秸稈,并提供生物質燃氣,這個買賣是否劃算呢?對此,“光谷藍焰”公司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吃掉”一噸秸稈,有200元的利潤。
在“光谷藍焰”鄂州產業園內,記者走進百米長的廠房,看到十余米高的設備連成一體,南端的原料車間內,已經粉碎的秸稈碎片,經斗提機提升至七八米高空,再被傳遞至熱解爐內。燃燒爐可為熱解爐提供1000℃左右的高溫煙氣,保證生物質燃料的熱解反應,生成的熱解氣凈化后被傳送到氣柜儲存,最后通過管網送至農戶家中。
光谷藍焰負責人介紹,從農民手中回收的秸稈,水分含量達到37%,經過烘焙、除塵等工藝處理后,秸稈成本價達到每噸400元。其經過熱解后,可產出生物質氣280-330立方米,焦油50千克左右,木炭290至350千克,醋液240千克。
據介紹,每噸秸稈產炭價值在600元左右;每噸秸稈生物質氣產量按300立方米計,產值為390元;焦油市場價每噸3000元,每噸秸稈產焦油150元;240公斤醋液可值100元;以上四項合計1200多元,除去秸稈、固定資產折舊和資金等成本,每噸利潤仍有200元。
企業
效益差棄秸稈改用鋸末
早在2008年,武漢聯合創業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下簡稱“聯合創業”)在東西湖區成立,并先后在慈惠農場和東山農場分別建立秸稈熱裂解廠和中型氣站。10月22日,記者實地探訪了解到,“聯合創業”在慈惠農場的工廠已經關門一年多,尚欠數百農戶預收的氣款。
而位于東山農場湖東路的“聯合創業”工廠,仍在運轉。然而,“聯合創業”所使用的原料,已從當初的秸稈,轉變為鋸末。記者從東山農場了解到,兩年前,該農場有棉地一萬多畝,現正大力發展蔬菜大棚,棉地縮減至2000畝左右。
“聯合創業”技術人員聶小兵告訴記者,其生產工藝為:先使用電動制棒機,將秸稈末或鋸末高溫壓縮固化,第二步是對棒無氧炭化,即干餾或熱裂解,除得到木炭外,還可得到木焦油、醋液、生物質能燃氣!奥摵蟿摌I”現場負責人徐漢新解釋,該工藝生產的醋液純度不高無法銷售,木焦油也是低價賣給化工企業;每噸鋸末可產生120立方米燃氣和150公斤炭棒,后兩項合計銷售700余元,而1噸鋸末的成本和電費,加分攤設備維修和15名工作人員的工資,也達到700元,目前僅能保本營運。
如果使用秸稈,不僅每噸比鋸末少產20立方米燃氣,而且秸稈粉碎會產生電費,且產炭量也少于鋸末,所以用秸稈為原料,每噸會虧損二三百元。
前景
推廣最新技術
“吃干榨盡”廢棄物
使用秸稈裂解制造生物質燃氣,有的企業難以為繼,有的可以賺錢?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早期的干餾工藝,加上設備老化,影響到副產品的品質和經濟效益。
光谷藍焰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的熱解技術已發展到第三代,即第一代干餾釜熱線技術、第二代固定床熱解技術,第三代則為生物質熱解多聯產高值化利用技術。其中,第三代技術系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涉及熱能、化學工程、系統控制等10多個學科,投入研發經費千萬元,歷時五年取得成功。
這套生物質熱解炭氣油聯產聯供生產線,五重凈化過濾脫除焦油及雜質;而且,可以通過調節熱解爐的溫度,來調節炭氣量,即溫度高時產氣量增加產炭減少,從而實現與市場需求更有效的對接。2013年,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專家組對該技術鑒定結論為:國內領先,國際未見。
光谷藍焰鄂州生物質高值化能源產業園二期正加緊推進,一、二期總投資達到2億元,該項目每年可將5.3萬噸農林廢棄物“吃干榨盡”,供周邊6000戶農民用氣、發電,產出的炭、焦油、醋液銷售金額可達7000萬元以上,凈利潤可實現1000萬元以上。
據介紹,除湖北鄂州外,光谷藍焰已啟動團風、羅田、通山、房縣、利川、鶴峰等10余地的綠色能源示范項目建設,其中,團風、江陵項目建設以棉稈、稻稈為主要原料,羅田以板栗殼和樹枝為主要原料,通山、赤壁、咸安項目以竹廢料為主要原料,利川項目以苞谷稈為主要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