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山東省首個1000千伏特高壓電網工程—錫盟至山東1000千伏交流工程正式開工,這標志著山東電網從此邁進了特高壓時代。
據了解,特高壓是指電壓等級為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技術。特高壓輸電也代表了國際高壓輸電的最高水平。自2004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特高壓電網的重大戰略構想以來,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迅速搶占了世界電網技術制高點,徹底扭轉了電力工業長期跟隨西方發達國家發展的被動局面,誕生了“中國標準”,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特高壓大容量輸電系統集成、大電網運行控制等技術,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標準體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成功掌握并實際運用這項尖端技術的國家。
“十一五”以來,山東經濟社會持續平穩較快發展,電力需求保持較快增長,與一次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僅靠省內電源難以滿足山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電力需求,急需轉變山東電力自我平衡的發展方式。
為此,國家能源局于5月16日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通知,共包含國家電網公司“四交四直”8項特高壓工程,其中,“兩交一直”落點山東(內蒙古錫盟-山東交流、陜北榆橫-山東交流、內蒙古上海廟-山東直流),兩條直流過境山東(內蒙古錫盟-江蘇泰州,山西-江蘇)。特高壓電網發展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目前,國家電網累計建成“兩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特高壓輸電線路長度超過1.5萬公里,變電(換流)容量超過1.6億千伏安(千瓦),累計送電超過2500億千瓦時。根據投資估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輸電通道總投資將達到約2000億元,增加輸變電裝備制造業產值900億元,直接帶動電源投資約5000億元。每年拉動GDP增長640億元,增加稅收12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14萬個。
據山東電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錫盟-山東特高壓交流工程途經內蒙古、河北、天津與山東4省(區、市),新建錫盟、北京東、濟南3座變電站和承德串補站,變電容量1500萬千伏安,新建輸電線路2×730公里,工程投資178億元。山東段線路全長78.467公里,組立鐵塔155基,采用同塔雙回路架設,途經德州市慶云縣、樂陵市,濱州市陽信縣、惠民縣,濟南市商河縣、濟陽縣。新建濟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電站,站址位于濟南市濟陽縣仁風鎮,占地13.46公頃,本期裝設2組300萬千伏安主變,1000千伏出線至北京東變電站2回,500千伏出線至濟南聞韶站和淄博高青站各2回。工程計劃2016年7月份建成投運。工程投運后,向山東送電能力400萬千瓦,年輸送電量220億千瓦時,每年減少省內標煤消耗7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100萬噸、二氧化硫2萬噸。
據介紹,特高壓入魯從藍圖到落地,對山東電網的規劃與建設、運維管理等工作帶來全新的更高要求。錫盟-山東特高壓交流工程是“特高壓入魯第一工程”,目前正全面進入開工建設階段,
山東電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對特高壓工程建設高度重視,已成立特高壓建設領導小組以及特高壓建設指揮部,組建了業主項目部。屬地市縣公司積極與當地政府對接,三市六縣政府已成立由市縣負責人任組長的特高壓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對特高壓工程建設提供全面支持。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將從工程開工之日起,大力發揚山東電力“鐵軍精神”,以百分之百的人員、百分之百的精力、百分之百的時間、百分之百的效果,精心組織與管理,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主動做好特高壓前期核準和工程建設,爭創全線“六個第一”,即在全線第一個開工、第一個竣工、第一個獲得流動紅旗,建設過程中第一個轉序,實現管理和質量的第一,努力做到“輸電變電都爭先,軟件硬件同創優”,努力建成精品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