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縣在農村大力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使用環保項目,并建成了我省第一個農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基地——廣益鑫生物質能源示范項目。近日,記者來到這家企業了解他們是如何用秸稈、樹皮、鋸末等農林廢棄物制成生物質成型燃料的。
在現場,記者看到一堆堆深棕色的、長度在15厘米左右的棒狀固體顆粒。該項目負責人李江介紹說,這就是將秸稈粉碎后,經過混配烘烤成型制成的新型生物質燃料。
該示范基地與2000畝烤煙基地、30000畝油菜基地相鄰,15公里范圍內有3家木材加工廠,農林物秸稈及林產品加工剩余物每年可達4000噸,這里原料充足,運輸方便。目前示范基地正在進行生產線擴建,年產能將從1200噸增加到2000噸。
據了解,這種新型燃料可以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原材料來自于周邊農戶種植農作物后的固體垃圾,制成生物質成型燃料后,又主要供給周邊農戶使用。
為了引導當地農戶使用這種新型燃料,該縣采取了補助一部分資金辦法,讓200戶農戶率先進行體驗。據開陽縣農業局農村能源辦主任朱德江介紹,目前,200臺高效低排節能爐和每戶2噸的生物質成型燃料已經發放到農戶手中。
領到了爐具與燃料的龍崗鎮大鴨村大寨組村民周珍華告訴記者,“用上這種燃料以后,房前屋后干凈了,廚房里也不煙熏火燎了,火力也不比燒煤、燒柴小。”他還說,等自家的包谷收割以后,要把秸稈都賣給這家企業,還能掙點錢呢。目前,該示范項目生物質成型燃料的銷售價格為每噸420元,對秸稈的收購價為每噸230元。
這種燃料的使用,環保效果十分顯著。據朱德江分析,開陽農村每戶冬季取暖平均需要用到2噸煤,改用生物質成型燃料后,其燒時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很低。另外,從經濟上看,按冬季每戶燒3噸生物質成型燃料計算,都比燒2噸煤炭節約740元,這還沒有算上農民賣秸稈獲取的收入。
據悉,開陽縣還打算在全縣6個鄉鎮建設總規模為12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線,全部投產后可替代標準煤6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