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主任袁振宏研究員在《中國生物質能政策分析與建議》的工程信息報告中指出,中國生物質能行業潛力巨大。當前生物質能年利用量可替代化石能源為5000萬噸標準煤,發電裝機容量將在2015年達到1300萬千瓦。其中,沼氣年利用量為220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是1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是350—400萬噸;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年利用量是100萬噸。
在生物質發電政策上,目前我國已明確具體范圍:其中包括農林剩余物發電、垃圾發電、畜禽糞便發電、工業有機廢棄物與有機污水發電等。在上網收購上,生物質發電廠所發電力可全額上網,電網公司全額接受生物質發電企業的上網量。生物質發電已調整為全國統一電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75元,垃圾發電為每千瓦時0.65元。
然而,從生物質各產業的具體政策和實施成效來看,效果卻差強人意。其中畜禽糞便的可利用資源量是84000萬噸,已利用率為35.7%;城市生活有機垃圾的可利用資源量是7500萬噸,已利用率為37.3%;農作物秸稈的可利用資源量是34000萬噸,已利用率為2.4%;林業木質剩余物的可利用資源量是35000萬噸,已利用率為0.9%;農產品加工剩余物的可利用資源量是6000萬噸,已利用率為3.34%;此外,有機廢水和廢渣的利用率也僅為0.6%和5.1%。
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考量生物質能的發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補貼政策力度及推廣力度依然不足,原料供應的穩定性無法得到保證;稅收政策的手段也不夠豐富;融資渠道依然不順;缺少技術標準與產業標準體系;在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上,也缺乏可持續性;管理體系與執行機構不明確。
對此,應逐步加強生物質能產業的財稅激勵,保持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加強生物質綜合利用技術,構建多元產品體系;通過引入可交易的配額制等強制性市場份額政策,培育合理的生物質能消費市場;提高生物質能源生產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生物質能源技術和產業發展。
|